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七里。《寰宇记》 卷1封丘县引 《城冢记》 云: “期城者夏禹理水时所筑,今呼为簸箕城。”
明永乐十三年 (1415) 改散毛长官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村。清初改为散毛土司,雍正十三年 (1735) 改土归流,置来凤县。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升散毛长官司置,治今湖北省
亦作渡田河。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方舆纪要》卷103兴宁县:杜田河“在县北。《志》云: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复折而西流,名曰赤水渡。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为河明潭,下流注于东
又作木兰寨。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资治通鉴》:三国魏太和元年(227),孟达举兵叛,司马懿率兵倍道兼行,“吴、汉各遣偏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即此。阑,又作蘭。在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
元置,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二十里六槐乡(槐树驿)。明为槐树马驿。
清乾隆三年 (1738) 设,即今贵州凤冈县东南峰岩镇。
王莽改东昏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东汉以后复名东昏县。西晋废。北宋乾德元年(963)复置,属开封府。金初移治今山东东明县南三十里东明集镇,属曹州。元属开州。明洪武初徙治云台集(在今东明县西十五里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尚书·序》:“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史记·殷本纪》 正义引《括地志》:“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现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于此。又作
清置,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北骆驼巷。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2巴里坤: 骆驼巷卡伦 “距城七十里”。清末废。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河坝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2 《无为州图》: 东有新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