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排山
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0永康州:驮排山“在州(治今中东镇)西。山溪诸水汇而为江, 南至罗阳县境, 下流入于丽江”。
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0永康州:驮排山“在州(治今中东镇)西。山溪诸水汇而为江, 南至罗阳县境, 下流入于丽江”。
在今浙江湖州市内。创建于唐。由内外塔组成。内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用白石砌筑,八面五层, 实心,塔顶已毁,残高14.55米,仿木构制作,刻有精美的佛像和装饰花纹。外塔砖木结构,罩在内塔外, 始建于北宋
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黔州置,治所在彭水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地。明洪武四年 (1371)废。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升黔州置,治彭水县(今重庆彭水
亦作浮屠关、佛图关。即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西佛图关。因上有石佛像,故名。为重庆市西重要关隘。《元史·李进传》: 己未年 (1259) 八月,与宋军 “又战浮图关”。即此。
在今江苏盐城市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2盐城县:“《志》云,县西五十里有东塘河,又西曰西塘河,俱自大湖分流至此,合为芦沟河。又西北三十里,合于张岐塘,塘袤三十里。又
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水经·河水注》:高平川 “即苦水也,水出高平川大陇山苦水谷。建武八年世祖征隗嚣,吴汉从高平第一城苦水谷入,即是谷也”。古水名。(1)即“瓠河”。(2)即“高平川”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三国志·魏书·乌丸传》: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亲征蹋顿,“(袁)尚与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又《资治通鉴》:东晋咸康四年(338),慕容皝“分兵讨诸叛城,皆下之。拓境至凡城
当在今贵州黎平县境。《明史·陈璘传》: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国佐党杨永禄“率众万余屯白冲,游击沈弘猷等夹攻,生擒永禄”,即此。
清初改大旺安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雍正十三年(1735)废。
即今河北献县南十二里单桥村。《方舆纪要》 卷13献县: 单家桥 “跨滹沱河上,行旅通途也。明建文三年,燕王败平安等于单家桥。又宣德初,驾征高煦还,驻跸于此。一名五节桥,以正德间流寇乱,有五妇死于此也。
明嘉靖十年(1531)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七十里。清黔彭营设经制外委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