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水河

黄水河

①桑干河支流。源于今山西朔州市东南部。东北流,经山阴县东南,至应县西北入桑干河。《清一统志·大同府》: 黄水河 “在应州西南。自朔平府马邑县东北流入山阴县界,又东北流入州西北八里入桑干河。即古湿水也”。

②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之摩仁 (林) 河。《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黄水河 “在右翼后旗西南一百四十里。蒙古名西喇木伦。源出马阴山北平地,东北流入古尔板泊”。

③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清一统志·四子部落》: 黄水河 “在旗西北五十里。蒙古名西喇木伦。自喀尔喀右翼流入境,东北流出喀伦边”。

④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十里。源出今山东栖霞县西北蚕山,北流经龙口市旧黄县东,又西北入海。《元丰九域志》卷1: 黄县有 “黄水”,即此。《明史·地理志》 黄县: “又东有黄水,东南有洚水,合流入海。”

⑤古名黄崖水。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发源于新密市东曲梁牛庵村,东南流至新郑市境入双洎河。《水经·洧水注》: “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径华城西。黄水东南流,又与一水合,……其水西南流注入黄水。黄即春秋之所谓黄崖也……又南流注于洧水也。”

⑥即杨柳河。在今四川双流县西南。《清一统志·成都府一》 “杨柳河” 条下: 石鱼河 “一支南流名杨柳河,流二十里入双流县界名黄水河”。


猜你喜欢

  • 圣驾墩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都昌县:圣驾墩“在县治西三里。明太祖征陈友谅,驻跸于此,军士筑土为墩, 一夕而成,因名”。

  • 茶陵江

    即洣水。在今湖南衡东县境。《方舆纪要》卷80衡山县: 茶陵江 “自酃县流入长沙府茶陵州界,又西北经攸县界而入攸水,又西至县境,流入湘江,谓之茶陵江口”。

  • 殷繁水

    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西南五德沟。《魏书·太宗纪》: 泰常元年 (416),“大狝于牛川,登釜山,临殷繁水而南”。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西南五德沟。《魏书·太宗纪》:泰常元年(416

  • 罗当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纳州。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天宝元年 (742) 属都宁郡,乾元元年 (758) 复属纳州。后废。

  • 淲池

    即滮池。又名圣女泉、水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魏书·地形志》: 京兆郡长安县有 “滮池水”,即此。

  • 通泉县

    ①隋开皇三年 (583) 改通井县置,属新州。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大业初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大历二年 (767) 属遂州。宋属潼川府。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射洪县。②元至元十

  • 细水

    古沙水 (蒗荡渠) 支津,颍水支流。《水经·渠水注》: “沙水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都陂。明水注之。……陂水东南流,谓之细水。” 又,《颍水注》: 细水 “上承阳都陂。陂水枝分,东南出为细水,东径新阳县

  • 南岭

    ①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南南岭站。民国 《东北年鉴》 北宁路线图: 锦朝支线有南岭站。②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南岭镇。《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永安县: 南岭在 “县东南八十里,广百余里。四高中衍,惟一路可通

  • 多凉亭

    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白城子。元时地当大都至上都交通要道。

  • 涟水坝

    在今江苏涟水县城东南。《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坝上镇 “在安东县治东南,即涟水坝。为淮滨之要津。明置巡司,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