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花镇

黄花镇

①即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五十二里黄花城乡。《方舆纪要》 卷11昌平州: 黄花镇在 “州北八十里。有城。元置千户所于此。当居庸、古北二关之中,北连四海冶,拥护陵寝,为京师后户”。

②北宋于故黄花县置,属梁泉县。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


(1)古镇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区东北。元时于此置千户所。明时置参将守备驻守。(2)今镇名。(1)在江西省彭泽县中部。面积99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阳司里,人口2870。镇以境内黄花畈地片得名。1950年属大庙、长岭等乡。1958年设黄花公社,1984年改乡。2001年太泊湖乡并入,2002年改设黄花镇。主产棉花,并产中药材彭柴胡。省桃红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设此。有制砖、塑料制品、油脂加工、木材加工、制茶、酿酒等厂。彭海公路经此。(2)在湖南省长沙县中部、九岭东南。面积168.3平方千米。人口7.3万。镇人民政府驻黄花市,人口2010。相传该地野菊丛生,遍地黄花,故名。明设铺递,称黄花铺。1949年属庆华乡。1956年为黄花、谷塘、回龙三乡。1958年为黄花公社。1961年分设黄花、谷塘、回龙三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改镇。1995年谷塘、回龙二乡并入。产稻、茶叶、生猪、鲜鱼。特产“谷塘鲤鱼”、“红鳃白鲢”。有建材、冶金、玛钢件、轻纺等厂。长平公路、319国道于此交会。为县境东北部公路交通枢纽。西南有黄花机场。(3)在广东省佛冈县南部。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6440。镇人民政府驻黄花圩,人口140。因建公社时,社址在黄华洞,取其谐音得名黄花。1961年属石角公社,1976年析置黄花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乡,1993年设镇。属羊角山低山丘陵。黄花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贯。主产稻、薯类,有丁香榄、三华李、四月李、菠萝、荔枝、柑橘等水果。佛冈水柿有名。林产松、杉等。有面粉、农机、火柴盒等厂。有公路接106国道。名胜有新娘房、龙船岩、猪笼岩、三雁石等。(3)集镇名。在北京市怀柔区西南部。属九渡河镇。人口1490。北魏称黄颁谷。元代称黄花镇,传因当地满山黄花,故名。明景泰四年(1453年)建黄花关城。清曾称黄花寨。盛产苹果。怀四、沙黄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傅家庄堡

    即傅家庄台。今辽宁台安县西南富家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高平堡 “在广宁县东南九十里。又平洋桥、傅家庄堡,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 武强山

    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南一百十里余家乡大坞村。宋 《景定严州续志》 卷8遂安县:“县有溪,曰武强,以山得名。” 《方舆纪要》 卷90遂安县: 武强山 “与歙之白漈诸岭相错,峰峦险阻。唐末乡兵保

  • 圣堂墟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三十里圣堂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恩平县有圣堂墟。

  • 范阳镇

    唐方镇名。天宝元年 (742) 改幽州节度使置,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之一。治所在幽州 (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幽、蓟、平、檀、妫、燕等州,约当今河北怀来、永清、北京市房山区以东和长城

  • 熙平县

    ①西晋武帝时改尚安县置,属始安郡。治所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四十里兴坪镇。南朝宋属始建国。齐复属始安郡。后废。②隋开皇十年 (590) 改齐乐郡置,属连州。治所在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大业初属熙平郡。大

  • 扇子峡

    即明月峡。今长江三峡西陵峡东段。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宋陆游 《入蜀记》: “过扇子峡,重山相掩,状如屏风扇,疑以此得名。” 范成大 《吴船录》: “黄牛峡尽,则扇子峡。”

  • 罗刹洲

    一名罗刹矶。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六十里。《寰宇记》 卷105贵池县: 大江 “又有大孤石生于江中,俗谓罗刹洲。舟船上下,为之险艰”。《宋史·地理志》 安庆府: “端平三年,移治罗刹洲”,指此。

  • 侯集寨

    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侯集乡。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菏泽县东北有侯集寨。

  • 随州

    ①一作隋州。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并州置,治所在随县 (今湖北随州市)。隋大业三年(607) 改为汉东郡。唐武德三年 (620) 复改为随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汉东郡。乾元元年 (758

  • 分水山

    ①即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与苍南县、福建福鼎县交界处。山下有分水关。《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分水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平阳县西南之松山相接。泉发陇上,东西分流以限闽、浙”,故名。②在今广西陆川县北。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