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潭

龙潭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方舆纪要》卷42潞安府长治县:龙潭“在府西三十里。亦名金龙池。渊深不可测,亦流入于漳水”。

②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郊龙潭山。民国魏声龢《鸡林旧闻录》:“龙潭在山顶,终年不涸,下有泉脉通松花江。”

③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龙潭镇。《明史·恭闵帝纪》:建文四年(1402),“燕兵至龙潭”。即此。

④即今安徽凤台县东二里许的黑龙潭。北宋苏轼有《寿春李定卿出饯城东龙潭》诗。为凤台八景之一。

⑤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开封府一》:龙潭“近大騩山麓,有数源流注潭口,两岸皆石,水流倒击,岩窍飞瀑如雷。潭侧峰峦峭拔。其水莹净,色如琉璃”。

⑥又名九龙潭。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嵩山顶东。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淙。”

⑦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东莞县:龙潭,“《志》云:深溪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有瀑水飞流,又十里而汇为龙潭,其水西北出,居民引以灌溉”。

⑧在今广东阳西县南。《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龙潭“在县西五十里。即官山之东,下流入海”。

⑨在今四川万源市东。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3太平县:“《纪胜》云:太平东七里有龙潭,群峰环拱,凡七十二浦会合,凡四十八渚而汇为潭,广逾百亩,其深巨测,实惟龙湫。”《清一统志·太平厅》:龙潭“在厅东七十里”。

⑩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3平茶洞长官司:龙潭在“司治西。两旁山崖陡峻,潭中水深莫测”。

(11)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龙潭镇。旧属酉阳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12)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17丽江军民府:龙潭“在府西南十里。阔数十亩。深不可测”。

(13)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南。《清一统志·兴安府一》:龙潭“在平利县西南三十里。潭阔四丈,其深莫测,为岁旱祷雨之所”。


集镇名。(1)在云南省思茅市翠云区西部。龙潭彝族傣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80。以村北有水潭得名。产稻、玉米、花生。有集市。公路南接思澜公路。通程控电话。(2)在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南部。龙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80。因村旁有泉水,俗称龙潭,故名。产玉米、稻、小麦、核桃、柿子、木耳、香蕈、鸡等。有综合加工厂。有集市。有公路北接昆畹公路。


猜你喜欢

  • 汾旁

    即汾隰。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汾水流域。《史记·晋世家》:哀侯八年(前710),陉廷与曲沃武谋,九年,“伐晋于汾旁”。

  • 娄子镇

    即今河北枣强县西南娄子乡。明嘉靖 《冀州志》 卷1: 枣强县有娄子社。民国 《枣强县志》卷1: 娄子镇在 “城南三十五里。区公所分驻所在焉”。

  • 阪泉

    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又《水经·㶟水注》:阪泉水“导源县之东泉。《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即

  • 郎惰寨

    在今四川阿埧县境。清雍正元年 (1723)置郎惰寨土百户。

  • 捍海塘

    ①自今上海市宝山区东北旧吴淞江口,沿海岸向西南延伸至今杭州湾北岸海宁县一带的海塘前身。始筑年代不详,唐开元元年 (713) 重筑,故址已难确指。②在今浙江杭州市南江城路一带。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

  • 方响洞

    在今四川乐山市城内。《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方响洞“在丁东院。洞腹有水,下注洞中,泠然如环佩声。山谷改为方响洞”。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至广福院,中有水洞,静听洞中,时有金玉声,琅然清越,不

  • 青牛山

    ①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魏书·太祖纪》: 天赐三年 (406),“八月甲辰,行幸犲山宫,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②在今四川丰都县东长江北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9: “ 《道经》

  • 始阳河

    又名和水、和川水。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为荥经河支流。《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 “南有和水,亦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流入雅州青衣江。”

  • 七金山

    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北九头山。《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有七金山。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2引《元一统志》:七金山“在大宁县北十五里。东西长十里,南北广五里。山有七峰,因名。辽时尝建三学寺于中”。

  • 鸣犊口

    在今山东高唐县南,西汉大河 (黄河) 所经处。《汉书· 沟洫志》: 元帝永光五年 (前39),“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民河绝”。又,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言: “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