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主客司

主客司

官署名。隋初置,为尚书省礼部四司之一,设侍郎二员为长官,文帝开皇六年(586) 又置员外郎一员贰之; 炀帝时改名司蕃。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长贰,职掌前朝二王后裔入朝之接待及生活用品之供应,少数民族及外国宾客使节接待给赐之事,颁发诸蕃国封爵授官之命。五代因之。北宋初礼部诸务归太常礼仪院,本司无职掌,郎中、员外郎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恢复职事,诸少数民族、外国宾客入朝,由其确定接待规格,至则图其衣冠,书其山川风俗,有封爵礼命,则承诏颁付; 掌嵩、庆、懿陵祭享,崇义公承袭之事。下设四案。哲宗元祐(1086—1094) 初兼领膳部事,绍圣(1094—1098)初与膳部互置郎官兼领,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省并郎曹,遂改由礼部郎官兼领其职。明初置为礼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主客清吏司”。清沿明制未改。参见“主客清吏司”。


官署名。唐代礼部设主客司,掌诸藩朝见及二王后代子孙等事。其官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其后历代多相沿,至清末废。见《新唐书·百官一·礼部》、《文献通考·职官六·礼部尚书》。

猜你喜欢

  • 朝官

    官名统称。唐制,自宰相以下在京城为官者皆称京官,其中凡常参者称常参官,未常参者称未常参官。宋制,称常参官为朝官,未常参者为京官。北宋前期,秘书郎以上文臣内殿崇班以上武臣属朝官。神宗元丰 (1078—1

  • 交通部购料委员会

    交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为采购所辖各机关需用物品及邮电航各种材料起见,设立购料委员会。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五月三十一日公布的《交通部购料委员会章程》规定,设委员七至十一人,由部长

  • 纱罗提举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改局置司,秩从五品,隶异样局总管府。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 寺互丞

    官名。秦及西汉置。初属少府,中属主爵都尉,后属中尉、执金吾,为寺互令副职。东汉省。官名,为寺互令之佐官,主官府门禁,助令掌寺互以挡行人。

  • ①官名。(1) 春秋始置,战国沿置。或称将军。军队主帅。《孙子·作战篇》: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2) 百人之长。又称“百将”。战国秦置。《商君书·境内》: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

  • 接手官

    官名。金朝设于上林署花木局。掌诸苑园种植花本。章宗泰和元年(1201)罢。

  • 知印科

    清朝都察院经历厅下属之办事机构。置经承一人,掌启用印信。

  • 律学祭酒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元年(319)置,掌管司法、律令等事务,以参军续咸、庾景任之。石勒称帝,建置百官后罢。

  • 功曹从事

    官名。东汉司隶校尉属吏。主州选署及从事,秩百石,由所属长官自辟除。官名,属司隶校尉,掌州选署及众事。见《后汉书·百官志四·司隶校尉》。其后,三国魏、蜀、西晋沿置。参看“功曹”条。

  • 中书门下后省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改中书门下外省置。以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给事中、起居郎、符宝郎为门下后省;以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司谏、右正言、中书舍人、起居舍人为中书后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