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毳毛指羊的细毛。《周礼》天官有掌皮下士四人,其职务为秋天收取皮,冬天收取革,春天制成后选择其中质量最优良的进献给王。按照式法将皮革发给百工,供应兽的细毛作毡,准备邦中有祭祀、会同等事时用。北周分
官名。见“史馆修撰”。
见“农工商部左侍郎”。
官名。民国时期设置,为参谋部或参谋本部的副长官,见“参谋本部”。
官署名。明清稽察京师地方之机构。明正统十三年(1448)置,分设中、东、西、南、北五城巡城御史。掌提调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维持地方治安之事。清顺治(1644—1661)中沿置,中、东、西、南、北五城分置
爵位名。为太平天国前期诸王之一,东王杨秀清称九千岁,官阶为一等,以军师身份辅佐天王,主持日常军政诸务,节制其下诸王。系衔为劝慰使、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对外行文则冠以“真天命太平天国
官名。金、元等置。金代六部三架阁库(吏兵两部一个、户礼两部一个、刑工两部一个)都设此官,与管勾共掌档案等,从八品,为该库副长官。见《金史·百官一》。山东盐使司也设同管勾,与管勾共同掌管“诸场发买收纳恢
州的等级之一。宋制有中下州,为第七等州,在辅、雄、望、紧、上、中之下,下州之上。参见“望”。
汉代养马场名,其长官称令,也省称“牧师菀”,掌养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洛阳有流马菀,但以羽林郎监领。见《后汉书·百官志》。
官名统称。北宋前期为太常丞、秘书丞、殿中丞、著作郎等以上文臣寄禄官统称,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奉议郎以上官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