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牧
官名。唐都长安,初称京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称为西都,亦称西京,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称西京;至德元载(公元756年)改称上都,次年改为中京;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又改为西京。其所在的政区,在隋为京兆郡,唐初改为雍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为京兆府。唐于雍州置牧,员额一人,秩从二品,以亲王充任,如太宗、中宗、睿宗为亲王时均曾任此官。一般均为遥领,政务由别驾(贞观末改为长史)处理。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雍州为京兆府时,置京兆牧,并改长史为京兆尹,实际执掌政务。
官名。唐都长安,初称京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称为西都,亦称西京,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定称西京;至德元载(公元756年)改称上都,次年改为中京;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又改为西京。其所在的政区,在隋为京兆郡,唐初改为雍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为京兆府。唐于雍州置牧,员额一人,秩从二品,以亲王充任,如太宗、中宗、睿宗为亲王时均曾任此官。一般均为遥领,政务由别驾(贞观末改为长史)处理。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雍州为京兆府时,置京兆牧,并改长史为京兆尹,实际执掌政务。
东汉至隋、唐对中央中枢官署尚书台 (省)、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等的简称及其合称。1、指尚书台。汉代禁中也称禁省,又称省中;尚书称中台,其办公之处在禁中,故称台省。2、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统称。唐
官名,西汉时匈奴设此官,属二十四长,位在当户下,分左右。《汉书·匈奴传上》:“左大且怨望……欲与汉和亲,左大且渠心害其事。”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东王府,员额二百四十人,官阶为职同将军。参见“典乐”。
官名。唐置,属门下省。见“正谏大夫”。
官名。东汉置,三国蜀、十六国后赵,西秦及北魏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职员令未载,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定为四品。杂号将军名,东汉置,三国蜀、十六国、后赵、西秦、北魏等沿置。掌帅兵征伐。
即“详断官”。
官名。唐朝北衙禁军右龙武军统兵长官,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739) 改右万骑营为右龙武军置,初一员,肃宗乾元二年(759) 增为二员,正三品,掌领右龙武军,宿卫京师。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领兵。《三国志·凌统传》: “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官名,东汉建安年间孙权置,掌领兵征伐。《三国志·吴书·凌统传》:“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
见“商部左侍郎”。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稍人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每方置一人,掌本方行政事务,下设小稍伯下大夫、小稍伯上士、小稍伯中士以佐其职,领稍大夫下大夫等官属。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