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北宋群牧司属官,以京朝官充任。参见“群牧司”。
即“转运司”。
宫中女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紫极殿置二十人,光兴殿置十人。官比诸房禁防。七品。
官名。西晋置。为宿卫禁军将领之一,侍卫皇帝。《晋书·职官志》: “二卫始制前驱、由基、强弩为三部司马,各置督史”。北周亦置,为无职掌的散官,亦可作为起家官,正二命。武官名,晋置,为三部司之一。《晋书·
世代为宰相之家。《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官名。明置,《明史·食货志三》说:“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始设漕运总督于淮安,与总兵、参将同理漕事”。漕运总督所属的参将职在督理漕运,故称督运参将。清制亦有漕标参将以督理漕运。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九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后无此职。
官名,为右尚方的省称,掌制作宫中刀剑及诸好器物。详“右尚方”条。
官名。北宋少府监置,员二人,掌祠祭所用器服等物。
官制用语。宋朝对犯罪官员的一种处分。即指定地区居住,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行动。其处分轻于编管而重于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