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城预审厅

内城预审厅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九月巡警部成立后,改原内外城工巡局发审处为内外城预审厅,归部直辖。分别掌理京城内外城的诉讼事宜,相当于京城地方的初级司法机构。除一般违警罪可由分厅讯结外,其他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均归其讯断,遇有流徒以上重大案件,预审后须再咨送刑部处理。内外城两预审厅各设正审官一人,正五品,总理厅务;陪审官一人,从五品,辅助正审官审理案件;检查官一人,从五品,检查证据,协同审讯;民事审判官一人,从五品,专理钱粮、债务案件;副审官一人,正六品,临时听审;书记官三人,正六品,掌缮写之事;译员三人,医官二人,司书生七人,巡官二人,巡长五人,巡警五十人。每厅还附设看守所和待质所。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九月民政部成立后改隶民政部。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法部成立审判厅,预审厅遂撤,其职掌分别移交法部、大理院办理。

猜你喜欢

  • 鶅雉氏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谓是五工正之一,贾逵释为抟埴之工,为附会之说。参见“少皞”。

  • 膂力骁壮超绝等伦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武类科目。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诏举。参见“制科”。

  • 御伯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称纳言下大夫。天官府属官,员二人,正四命。其职掌参见“纳言下大夫”。

  • 灯塔班

    海关海事部地方机关三班之一。见“海事部”。

  • 典察前署

    官署名。明朝永乐(1403—1424)年间上林苑监十属署之一。其置废、设官同“典察左署”,见该条。

  • 仪卫正

    官名。明朝王府仪卫司长官。详见“仪卫司”。

  • 官名。战国秦置。低级军吏。《商君书·境内》:“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

  • 载师下大夫

    参见“小载师下大夫”。

  • 集贤殿修撰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馆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哲宗元祐元年(1086)复置,为正六品贴职。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为右文殿修撰。

  • 总统府参议

    官名。国民党政府总统府设置,员额若干人,由总统府聘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