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1)军队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国多设有上、中、下三军。后来晋、吴等国曾扩展为五军、六军。《国语·齐语》记齐国以五人为伍,十伍为小戎。四小戎为卒,十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军,员额为一万人。历代“”的编制,人数多寡不一。军作为近代军事编制单位,始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由共产党协助所建立起来的国民革命军,以军为指挥单位,每军一般辖三个师。自班至师,均以三进。步兵以二人为伍,六伍为班,三班为排,三排为连,三连为营,三营为团,三团为师。我国陆军的编制由班到师采用三三制由此始。(2)由边戍之名变为政区名。唐初在缘边节度使辖区之下设军、守捉、城、镇,各军的长官称军使,本系专掌一地驻守卫戍之事,惟中叶以后,曾于边陲荒凉地区改置军、城以治理之。见于史籍者,如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朔方军总管张仁愿筑东、中、西三受降城,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镇北都护府徙治天德军。五代时军人干政,内地亦设军,与县平级,于是本为边陲驻戍单位的军,至此遂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宋代之军,其级别有二:一与府州同级,如京东路的淮阳军,统下邳、宿迁二县,隶属于路;一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如真定府属的天威军。还有头下军州,是朝廷赐给宗室、外戚、公主、功臣等人的食邑,因所赐区域大小不同,有的称州,有的称军,也有称城或称堡的。金初因袭宋制,地方行政区划也有军的一种,地位在各州之次;世宗大定年间,尽升诸军为州,以后即无军一级的政区。元代复仿宋制于边地设军,数目不多,仅四川有长宁一军,属于路;湖广有南宁、万安、吉阳三军,直隶于省。(3)士兵名称。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后来招募的兵才做“”。

猜你喜欢

  • 官名。又称“大理” 或“大司理”。治狱官。相传大禹时皋陶为理。春秋时晋、齐等国置。《国语·晋语八》: “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理,以正于朝,朝无奸官。”韦昭注: “理,士官也。”《左传·昭公十

  • 同东西台三品

    宰相职衔。即同中书门下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中书门下为东西台,故名,咸亨元年(670)复名同中书门下三品。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同中书门下三品改称同东

  • 司禋监

    官署名。元朝置。掌师翁祭祀祈禳之事。初设于世祖时,秩正四品,后罢。顺帝至正元年(1341)复立,秩正三品。设内监、少监、监丞各二员。

  • 掌墓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夏采下大夫掌墓中士佐官,正一命。

  • 太子备身正都督

    官名。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下统太子备身副都督、备身五职、备身等,掌东宫侍卫。五品。

  • 库守

    官名。清朝内务府所属各库之属官。营造司所属木、铁、炭等七库及铁作、漆作、炮作等三作,官房租库,养心殿造办处各库,御茶膳房库,武备院鞍、甲、毡等四库及内火药库等处皆设。隶于库掌、副库掌之下,皆无品级。分

  • 函谷关都尉

    官名,汉置,掌守护关口,稽察行人车马,收敛关税。《后汉书·光武帝纪》:(十九年)复置函谷关都尉。注:“九年省,今复置。”

  • 民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司长官,员二人,掌管民户数额。下设民部吏上士以佐其职,领乡伯中大夫、左右遂伯中大夫、稍伯中大夫、县伯中大夫、畿伯中大夫等官属。周武帝建德二年 (5

  • 普通科

    官署名。清末各省提学使司所属六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理本省优级、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女子中学堂、小学堂之教课规程、设备规则,以及关于管理员、教员、学生等一切事务。

  • 三部

    宋朝三司所属户部、度支、盐铁三机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