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寺
官署名。明朝北京大理寺的省称。因与南京大理寺相别,故名。
官署名。明朝北京大理寺的省称。因与南京大理寺相别,故名。
官名。辽代南面宫官。汉儿行宫都部署院(也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设此官,掌行在诸宫之政令。见《辽史·百官志三·南面宫官·汉儿行官都部署院》,参看“行宫诸部署司”条。官名。辽置,见“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属左祗候郎君班详稳司。掌御前祗应等事。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司几筵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下设司几筵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司几筵”。
官署名。左御史台、左肃政台省称。见“左御史台”、“左肃政台”。唐代武则天光宅元年,分御史台为左右台,左台掌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注。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掌天下诸路州县户口、农田、贡赋、税租之政令,以及田务券债、酒麴园宅课入之事。南宋分三案: 户口案掌户口升降,民间立户分财,科差人丁,典卖屋业,陈告户绝,
①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亦称“三孤”。参见“少师”。②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参见“太子少师”。1、三公之副,又称三孤,为天子的高级辅佐。《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
官名。北周置。《隋书·侯莫陈颖传》:“(颖)迁司武,加振威中大夫。”正五命。官名。三国魏有振威将军,北周置振威中大夫,正五命,府属不详。任此职者见《隋书·侯莫陈颖传》:“周武帝时,加振威中大夫。”
见“都大提举榷茶司”。
宋朝功臣号。以赐诸班直禁军将校。参见“功臣号”。
官署名。辽置北面边防官,置于边防诸军。一为南面军官,置于南面诸军。设官则同,有某军都指挥使、某军副指挥使、某军都监、掌统所部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