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北军

南北军

军队名,西汉时驻守京师的禁卫军分南军和北军。《汉书·刑法志》:“京师有南北军之屯。”西汉未央宫、长乐宫都在长安城南,因此,护卫这两宫的禁卫军称南军,由卫尉统领。北军属中尉,掌巡逻京师,禁防盗贼。《汉书·高后纪》:“(周)勃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入未央宫欲为乱……(朱虚侯)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


汉代屯卫京城的禁卫军。南军以卫尉统率,掌管宫城门内的兵,以守卫皇宫,即未央宫。长乐、建章、甘泉等宫亦有卫士守卫,其长官分别称长乐卫尉、建章卫尉、甘泉卫尉,亦属于南军。北军以中尉统率,掌管京城门内的兵,以守卫京城。所以汉代国家如有非常变故,则能否掌握南北军,往往成为胜败的关键。陈平、周勃欲诛诸吕,在定计夺得北军兵权之后,还须争取南军以为内应,方获成功。所以汉初设立南北军的原意在于使它们互相制约,以防变乱。文帝即位的当日任命宋昌为卫将军兼统南北军。这是为了自身安全一时权宜之计,故第二年即罢卫将军,仍以南北军分属卫尉与中尉。东汉时南军仍归卫尉统率,其上统属于太尉,北军以中候监之,其上统属于大将军。

猜你喜欢

  • 马政道

    专职道员名。清初在江苏设置,管理马政,后废。

  • 内尚方丞

    官名。隋朝太府寺内尚方署次官,置四员,正九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隶少府监。唐朝改中尚方丞,置二员,从八品下; 武则天垂拱元年 (685)去方字为中尚丞。参见“内尚方署”。

  • 河东南北路提刑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九路提刑司之一。掌纠察黜陟、劝农采访、管领屯田及镇防诸军。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置于汾州。设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三品、正四品。下设判官、知事等官。

  • 爪牙

    天子、诸侯、文官、武将的宿卫侍从官或得力属下的俗称。《汉书·酷吏传·王温舒》:“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往吏十余人为爪牙。”又《酷吏传·尹赏》:“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

  • 常服

    服饰名。最初指平日穿的军装。《诗·小雅·六月》: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郑玄笺: “戎车之常服,韦弁服也。”后通称日常所穿之服,与“礼服”相对。汉朝以绛衣为常服。晋朝改称五时朝服。清朝官服中亦有常服

  • 王府行参军

    官名。梁始于皇弟皇子府置行参军,陈沿置。北魏诸王府与北齐皇子王府亦置行参军。隋诸王府、唐亲王府亦置行参军。唐制员额四人,秩从八品上,与参军事共掌出使杂检校。

  • 司门第巴

    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为唐古特文官。员额三人,其职掌为管理门户。

  • 冯相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太史中大夫冯相上士佐官,正二命。

  • 渠帅

    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魏书·太宗纪》:“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落,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渠通巨,渠帅即大帅,也称渠率、渠长、渠魁,一般用于敌军主将或地方少数民族首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用兴法,诛

  • 储蓄司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海军处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拟设储备司,三十四年正式设立。掌海军收支经费,购置服装,存储军粮及一切物品事。辖会计、服用、屯积三科。置司长一人,承发官一人,科长三人,科员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