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卫尉寺

卫尉寺

官署名。北齐始置,为九寺之一。主管宫殿、京城诸门禁卫,武器及宫廷仪仗库藏。设卿、少卿、丞各一员,属官有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辖城门寺及公车、武库、卫士三署。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罢,其职分隶太常寺、尚书省。十二年复置,宫门禁卫划属左、右监门,本寺唯掌武器、仪仗的库藏、供应,政令仰承兵部。辖公车、武库、守宫三署。炀帝增置少卿为二员。唐、五代因之,罢公车署,增武器署。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卫寺,咸亨元年(670)复故,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又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再复。北宋初,凡武库、武器收藏并归内库及军器库,以他官及内侍典领; 守宫之仪仗帐幕归仪鸾司,本寺无具体职掌,卿、少卿、丞皆为寄禄官,另置判寺事一人,以郎官以上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恢复职掌,管理仪卫兵械、甲胄之验收、出纳,宫廷仪仗、帐幕之供应。岁终上计帐于兵部。置卿、少卿各一员为长贰,丞、主簿各一员。辖内弓箭库、南外库、军器弓枪库、军器弩剑箭库、仪鸾司、军器什物库、宣德楼什物库、左右金吾街司、左右金吾仪司、六军仪仗司等署。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并入兵部。辽朝南面官署有之,后不复置。


1、官署名,汉置,为卫尉的官署,在宫内。《汉书·百官公卿表》:“卫尉,秦官,掌宫门屯卫兵。”师古注说:“《汉旧仪》云,卫尉寺在宫内。胡广云,主宫阙之门内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区庐者,若今之仗宿屋矣。”仗:通帐。区:小屋。区庐:卫士值班住的简陋小屋。

2、北齐置,为九寺之一,掌管宫殿、京城诸门禁卫、武器及宫廷仪仗库藏。其长官称卿,副为少卿,属官有卫尉丞、功曹、主簿、录事、城门校尉、公车署令、武库署令、卫士令。隋初罢,后复置,但只掌武器、仪仗的库藏和供应。辖公车、武库、守宫三署。唐朝时置时废。北宋初武器收藏并归内库及军器库,以他官及内侍典领,守宫所掌的仪仗帷幕归仪鸾司,本寺无具体职事,卿、少卿、丞皆为寄禄官,另置判寺一人,掌管寺务;神宗元丰年间复置,仍不掌卫兵,只掌管兵器、甲胄、仪仗、帷幕的供应之类。

猜你喜欢

  • 丞相理曹掾

    官名,汉末曹操置,为丞相府属官,掌司法刑狱。《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三国志·魏书

  • 县政府

    官署名。民国置,为县行政机关,受省政府指挥监督,处理全县行政事务。设县长一人,所属有警察、财政、建设、教育等局。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九月国民政府公布的《县组织法》规

  • 殿中太医校尉

    医官名。晋朝置。银印青绶。与“太医校尉”有别。参见“殿中太医”。

  • 良使

    汉朝宫中女官名号。武帝初置,秩视百石。女官名,帝妃名号之一,西汉置,为“增级十四”中的第十四级,俸百石。良使,意思是使令之善者。参看“良人”条。

  • 勋旧佐领

    清朝八旗世管佐领之一。又称“勋爵佐领”。凡努尔哈赤时期率属归诚之女真各部落酋长,授为佐领,仍统其众,爰及子孙,世袭罔替者,均谓之“勋旧佐领”。

  • 西冶都将

    官名。北魏置。管理西道铸冶事务。源贺长子源延曾赐此官。

  • 太孙詹事

    官名。《南齐书·郁林王纪》:“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将军”。当时因皇太子早逝,立皇太孙为储君,居东宫。故东宫官属皆冠“太孙”名。职掌同“太子詹事”。

  • 司甲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铠甲,为众司甲兵戈盾等官员之正长。《周礼·夏官》: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郑玄注: “甲,今之铠也。司甲,兵戈盾官

  • 长信少府

    官名。西汉景帝中六年(前144)更名长信詹事置,掌皇太后宫中事务,秩二千石。官名,西汉置,为长信宫帝母、帝祖母的属官,俸二千石,掌宣帝祖母令,帝祖母出则从。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则通报。《汉书·百官

  • 土副巡检

    官名。清朝土官名号之一。文职。四川省设有。无品级。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受地方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四川省一人,置于茂州竹木坎;贵州省置二人:永宁州盘江、安化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