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府寺

太府寺

官署名。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改少府为太府,设卿、少卿、丞,其官署或称太府寺。北齐正式定名,列为九寺之一。职兼南朝之太府、少府二卿,掌管金帛库藏出纳,以供国用,兼管冶铸、染织及宫廷手工业。设卿、少卿各一员,辖左中右三尚方、左右藏、司染、诸冶东西道、黄藏、细作、左校、甄官等署。隋初因之,炀帝大业三年(607)分置少府监,以营造、冶铸、织染等事归之,本寺领两京诸市、左右藏、平准等署,掌管国家财货、廪藏、关市、贸易,政令则仰承尚书省户部,据户部度支司所行文书管理储藏出纳,度支司则凭本寺所申报帐目核其实数。设卿一员,少卿二员。唐朝因其制,增设常平署。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外府寺,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司府寺,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当时或特派大臣行其职权,称太府“出纳使”,并委判官管理寺务,卿、少卿形同虚设。北宋初卿、少卿为寄禄官,不预寺事,另置判寺事一人,以常参官充任,同判寺一人,以京朝官充任,仅掌供祠祭香币、帨巾、神位席及校造斗升衡尺等杂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以卿、少卿各一员主持寺务,掌管有关国家财货之政令,库藏出纳、商税、平准、贸易等事。辖左藏库、内藏库、奉宸库、祇候库、元丰库、布库、茶库、杂物库、粮料院、审计司、都商税务、汴河上下锁、蔡河上下锁、都提举市易司、市易上界,市易下界、杂买务、杂卖场、榷货务、交引库、抵当所、和剂局、惠民局、店宅务、石炭场、香药库等署。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罢归户部金部司,绍兴(1131—1162)后复置,辖粮料院、审计司、左藏东西库、交引库、祇候库、和剂局、惠民局、左藏南库、编估局、打套局、寄椿库等。辽、金、元改置“太府监”。


官署名。北齐始置,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隋书·百官中·太府寺》:“太府寺,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统左、中、右三尚方,左藏、司染、诸冶东西道署、黄藏、右藏、细作、左校、甄官等署令丞。”隋承其制,职掌与北齐同。见《隋书·百官下·太府寺》。唐代太府寺掌财货、廪藏、贸易,总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贡赋、百宫俸禄、谨其出纳,供祭祀币帛等。见《新唐书·百官三·太府寺》。宋朝的太府寺,在元丰新官制实行前,仅掌供祠祭香币、帨巾、神席及校造斗升衡尺;而廪藏贸易、四方贡赋、百宫俸给,皆归三司掌管。元丰官制行,则掌邦国财货政令,及库藏、出纳、商税、平准、贸易等事。其官有卿、少卿、丞。卿总理寺事,少卿为之副贰,丞参领之。见《宋史·职官五·太府寺》。辽金元改太府寺为太府监。明不置。

猜你喜欢

  • 中央银行

    国家银行名。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公布《中央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享有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发国币及经募国债等特权。同年十一月中央银行正式开业,总行设于上海,全国各省市

  • 礼部左丞

    官名。清末礼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 置。左、右各一人,正三品,简任。佐尚书、侍郎奉行典礼,总核本部司员升转奏补,督理出入经费等。宣统三年(1911),礼部改典礼院,遂省。

  • 公乘

    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八级。公乘意即得乘公家之车。西汉初年,七大夫、公乘以上为高爵,得食邑,冠刘氏冠。文帝以后,改以第九级五大夫以上为高爵,公乘仅得免役。东汉明帝时又下诏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 署侍卫班领

    官名。清朝侍卫处职官,次于侍卫班领。顺治元年(1644)设,定员二十四人,由侍卫中遴选。掌领侍卫之事。

  • 庆丰闸官

    官名。清朝管理北运河庆丰闸之官员,未人流。隶于坐粮厅。掌闸门之启闭,水大则泄,水小则蓄。兼司东直门角楼回龙闸。并管束运米脚夫,勿任抛散。

  • 纠察在京刑狱

    见“纠察在京刑狱司”。

  • 西藏办事大臣

    见“驻藏大臣”。官名。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置,员额二人,简称驻藏大臣,统理前藏、后藏地方事务,均驻前藏拉萨。每年有一人轮流往后藏巡视边界,操阅藏兵。后减办事大臣为一人,添设帮办大臣一人,分驻前

  • 王府典宝正、典宝副

    官名。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典宝所,置典宝正一人,秩正八品,掌王宝、符牌。其副职有典宝副一人,秩从八品,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裁革。

  • 前禁将军

    官名。十六国前秦苻坚置,为四禁将军之一。统兵驻于京师,经亦常率军出外征讨。见《晋书·苻坚载记》。

  • 技监

    官名。民国于内政、交通、实业、铁道等部设此官,承长官之命,办理技术事务,并指挥监督所属技术官,下有技正、技佐、技士。官名。为技术部员,北洋政府成立后于民国二年 (公元1913年) 设于交通与农商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