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徽寺少卿
官名。元置,为宁徽寺的佐官,见“宁徽寺”。
官名。元置,为宁徽寺的佐官,见“宁徽寺”。
内职掌名。隋太卜署所属有男觋十六人,掌巫术。
也写作“王庭”,即帝王视政的殿廷。参看“王庭”条。
汉代宦官的别称。汉代宦官帽子上有黄金珰作为装饰,故称宦官为中珰。后代沿称。明朝太监称中珰或大珰。《明诗别裁·何景明》:“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应开宗庙筵。”
官库名。宋朝置,隶太常寺,掌收储大乐祭器,设专知官一人,库子二人。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中所置北京行在六部之一。参见“行在六部”。
见“作坊”。
官署名。五代始置。凡谏议大夫、司谏、正言,皆须别降敕许赴院供职者,方为谏官。由他官领者,需知谏院,以两省官充掌供奉、谏诤。宋初不置,仁宗明道元年(1032)始置。知院官六人,以司谏、正言充任,由他官领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官名。唐朝卫尉寺武器署长官,置一员,正八品下,掌在外使用之兵器,祭祀、巡幸则纳于武库。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金朝殿前都点检司武器署置,位提点下,从六品,掌卤簿、仪仗、旗鼓、笛角之事。
清代县衙内部科房之一,设经承,掌理河道、水利及其他工程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