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尚书左司员外郎

尚书左司员外郎

官名。唐朝武则天永昌元年(689)置,员一人,从六品。中宗神龙元年 (705) 省,二年又置。协助郎中处理都司政务。北宋前期,用为文臣寄禄官,六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复为职事官,员一人,从六品,协助郎中掌吏房、户房、礼房之事,受付吏、户、礼三部之事,举正文书稽失。金朝亦置,员一人,正六品,协助郎中掌本司奏事,总察吏、户、礼三部受事付事,兼带修起居注官。元朝尚书省亦置,员二人,正六品,职掌如故。

猜你喜欢

  • 通政使司左参议

    官名。明朝通政使司置,左、右各一人,正五品,佐通政使掌受内外章奏封驳之事。

  • 下军

    春秋时的军队建制。见“三军将佐”。

  • 小司马上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次官,员二人,省称“小司马”。佐大司马卿掌军政以及官员迁调。北周孝闵帝时尉迟纲任职,总统宿卫禁兵。亦可统兵出征或暂时在外驻守。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

  • 乡荐

    由府州荐举解试合格者应礼部考试称为乡贡。因其由地方官荐举,故亦称之为乡荐。明清时代亦称乡试中式为领乡荐。

  • 按察使

    官名。唐朝始设,为监察官。后世因之,金朝以后转为司法官,兼监察官。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置十道按察使,道各一人,分察天下。玄宗开元(713—741)间,曾改称按察采访处置使。十七年置十道、京都、两

  • 三卫主簿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助理三卫府之事。五年废。参见“三卫官”。

  • 副贰

    泛指长官的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卒副贰。”李贤注: “副贰,属令也”。长官的辅佐。也就是副长官,如今言“第二把手”。《后汉书·景丹传》:“王莽时举四科

  • 录尚书

    即“录尚书事”。

  • 武毅将军

    官名。①南北朝杂号将军之一。南朝宋八品; 梁武职六班,大通三年(529)列为“十武将军”之一,班次稍高; 陈因之,六品、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置,十七年定为六品下,二十三年改七品上。

  • 候仪郎

    司天散官名。金、元皆置。金为二十五阶之第十七阶,秩从七品下。元十四阶之第八阶,秩从六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司天翰林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七品下,称候仪郎。见《金史·百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