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儒学类科目。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诏举。参见“制科”。
京城善后协巡总局所属各协巡局置,设巡捕头、巡捕等官员。参见“京城善后协巡总局”。
吏名。清置于八旗都统衙门,帮办章奏文移。
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正八品,员额二人,掌校正历书。
官名。① 明朝置,武官。始以内臣、文臣充任,位在总兵官之上,寓以监察之义。永乐 (1403—1424) 中,亲军三大营均设提督内臣。正德 (1506—1521) 中,皇帝自称总督军务,武臣江彬以平虏伯
路的等级之一。元制,路分上下两等,十万户以上为上路,但地势冲要而户口稍减的也得列为上路。
不任官职。《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因罪削减爵位。汉朝削爵多指诸侯王、列侯。《汉书·王子侯表》: “(祚阳侯仁)初元五年坐擅兴徭赋,削爵一级,为关内侯。”即削去爵位,为官员降罚方式之一。《睡虎地秦皇竹简·为吏之道》中指出,战国时期已用“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玉府上士佐官,正二命。
见“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