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库乌科唐镇抚使

库乌科唐镇抚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九月九日公布《库、乌、科唐镇抚使公署编制章程》,改库伦办事大员为库、乌、科唐镇抚使,员额一人,驻扎库伦,直属大总统。其职权是:管理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及唐努乌梁海各部民政事务,兼掌库伦所属土、车两盟事务;统辖境内驻扎各军队、蒙旗警备队及一切军事事务;并受政府之特别委任,监督财政及司法行政及其他特别官署的行政事务。镇抚使公署设秘书长一人、秘书三人,参谋长一人、参谋三人、副官三人。署内分设总务、军务二厅及内务、交涉、财政三司。总务厅厅长由秘书长兼任,分三科办事;军务厅厅长由参谋长兼任,分四科办事;内务司掌理内务、教育、农商、交通、封爵、袭替、旗务、宗教、台站、卡伦和警备队等事项,分四科办事;交涉司和财政司均分设二科办事。厅、司设厅长、司长,各科设科长、科员;各厅、司并有翻译员若干人。

猜你喜欢

  • 理问

    官名。元、明、清三朝理问所主官,掌勘核刑名案件。元朝各所设二人,正四品。明朝各所置一人。初称“正理问”,正四品,后改从六品。清沿明制,为从六品。例以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州判、

  • 郡长

    官名。秦汉之际楚怀王改秦郡守为郡长。《汉书·高帝纪》: “(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将砀郡兵。”颜师古注引韦昭曰: “秦曰守,是时改曰长。”官名,秦汉间楚怀王置,为一郡之长,即秦汉之郡守、郡太

  • 秋曹

    刑部之别称。

  • 学习鸣赞

    官名。清朝鸿胪寺之属官。协掌傧导及行礼唱赞之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增设。初为四人,嘉庆十七年(1812)定为六人。

  • 右通进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属门下省通进司,职掌不详。似仿宋制。圣宗统和二十八年 (1010),萧韩家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

  • 津令

    官名。唐高宗永徽(650—655)中改津尉置,每津一员,正九品上,掌其津济渡舟梁之事。京兆、河南诸津隶都水监,余则隶所在州县。官名。唐有此官,掌全国津渡舟桥。《新唐书·百官三·都水监·诸津》:“令各一

  • ①官名。殷朝始置,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春秋沿置,为王室总管·掌王家内外事务,传达君王王后之命。后为官吏通称,百家之长称太宰或冢宰,卿大夫家臣之长称家宰,卿大夫采邑总管称邑宰,都邑长官如中都宰,以及膳

  • 墨曹行参军

    官名。南朝齐、梁、陈及北齐置,为墨曹长官。梁自三班至流外四班,陈自八品至九品,北齐自七品上至八品上。多以文学之士担任。常省称为“墨曹参军”。

  • 都大夫

    官名。战国齐置。掌都邑行政的长官。《孙膑兵法·擒庞涓》: “孙子曰: ‘都大夫孰为不识事? ’“张震泽校理: “战国时各国多行郡县制”,“齐国不设郡,其县邑仍用旧称为都,其长官称都大夫”。

  • 讲郎

    官名。东汉章帝置,讲授经籍。《后汉书·儒林列传》: 建初(76~84)中,“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官学,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