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君王受朝布政令的地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设九宾于廷。”②战国时期地方官吏处理政务的公堂。如县廷。《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即令甲,女载丙死 (尸) 诣廷。”


1、君王受朝拜、发布政令的地方。《史史·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地方官处理政务的公堂,俗话所说的“大堂”,如朝廷。《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即令甲,女(汝)载丙死(尸)诣廷。”

猜你喜欢

  • 办式

    西夏职官封号。授与中品官,称为文武孝种恭敬东南姓关上支界。

  • 审刑司

    官署名。 西夏置。 西夏语音“力罗”。 中等司。

  • 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提举

    官名。宋置,由宰相兼任,为敕令所长官,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宋史·职官二·编修敕令所》。

  • 衙推

    官名。唐、五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府各置一员,位催官、巡官之下。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的属官中有衙推,刺史领军使时也置衙推,另外,州有州衙推,军府有军衙推。见《新唐书·百官四下》。

  • 司宾寺少卿

    官名。见“司宾寺”。

  • 上京城皇使

    即“上京皇城使”。

  • 司水郎中

    官名。即水部郎中,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肃宗至德二载(757)复名水部郎中。官名。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改水部郎中为司水郎中,水部员外郎为司水员外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复旧。

  • 假试官

    即“假版官”与“试衔”。

  • 武猛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二班,普通六年(525)列为十武将军之一,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陈改为拟六品,比秩千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十

  • 典瑞监

    见“典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