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建制步兵

建制步兵

脱离战车独立编制的步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晋作三行以御狄”,是最早出现的建制步兵。建制步兵建立后,在相当长时间内并没有广泛使用于战争,主要是驻扎在边陲山区以及后方城邑,担任边防和卫戍任务。延至春秋末期,铁兵器开始出现,其杀伤力强,而且铁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可以装备巨额的步兵,于是建制步兵逐渐活跃。到战国初期,步兵已开始用于战争,特别是弩和连弩的发明,使步兵有能力正面抵挡密集而整齐的车阵的进攻,于是大规模的步战始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随着井田制的废除,郡县征兵制度的推行,建制步兵成了各国的正规军,车战终于退出战争舞台。(参见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

猜你喜欢

  • 辰王

    王名,汉魏时东北少数民族之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其十二国属辰王。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

  • 良酝署署丞

    官名。见“良酝丞”。

  • 工务局

    市政机关,民国时置,掌管市内道路、桥梁、沟渠、堤岸等公共建筑物的经营管理监督修建等。设局长一人,总理局务。

  • 属令

    官名。新莽天凤元年(后14),王莽据《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属令属长,职如都尉。东汉废。官名。王莽置属令、属长,职如都尉,掌郡中兵马。子爵为属令,男爵为属长。大郡置令,小郡

  • 太子右宗卫率

    官名。隋朝太子右宗卫长官,置一人,正四品上,掌以宗人侍卫;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太子右武侍率。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又改为太子右宗卫率。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子右司御卫率,中宗神龙元年(

  • 掌朝仪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永安建制始设,分左、右,正、副各一人,职同检点。主议礼乐。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天王府,主管议定礼乐。设左掌朝仪、右掌朝仪,计二人。官阶为职同检点。

  • 贴黄

    ①公文制度。唐朝敕书皆用黄纸,下两省议决,凡有更改,再以黄纸贴之,故名。宋朝奏状、札子皆用白纸,有意所未尽,别以黄纸书写附贴于后,亦名。明崇祯时 (1628—1644) 由官员本人摘取奏疏要点,书于黄

  • 徽猷阁

    宋朝阁名。徽宗大观二年(1108)建,收藏哲宗御制文集,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职。宋阁名。大观二年 (公元1108年)初建收藏哲宗御制文集,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职。

  • 外朝大人

    官名。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 )置,无常员。统率侍中已下至中散等官员。主受诏命,出入禁中,参议军国大事及奉命出使。在建国初期权力很大,尚书省设立后,遂废。

  • 左右勋侍下士

    官名。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置望士队四百人,取勋戚之族有武艺者为之,充任宿卫。北齐因其制置左右勋侍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左右宗伯中大夫。其职掌据《隋书·礼仪志》所载为“掌陪左右庶士而守出入,则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