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族党

族党

西周春秋时贵族和国人的组织单位。族是有血缘关系的聚居集团,族的名称或从所任之官,或从所居之邑,甚至从所事的职业等。至春秋时期族的结合还很牢固,故文献中常有“以其族行”、“必取其族”等记载。党是族的扩展,《礼记·奔丧》郑玄注:“族类无服谓之党。”《左传·成公十七年》载: “受君之禄,是以聚党。”可见党是因族而成的,其血缘关系比族要淡薄,有时还带有一定政治结合因素的集团。族与党关系密切,多相联称:如《荀子·强国篇》:“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春秋时期的诛杀常牵连及于族党。族党在《周礼》中各有掌教化之官,名为族师和党正。《周礼·地官》“族师”条说:“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悌睦姻有学者。”“党正”条说:“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凡其党之祭祀、丧纪、婚冠、饮酒,教其礼事,掌其戍禁。”春秋时党渐成为地方行政单位。《论语·子罕》篇有“达巷党人曰”。《论语·子路篇》有“吾党有直躬者”等记载;并有以邻里、乡党并称者,如《论语·雍也篇》:“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商鞅变法,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以相纠察连坐,特别加强了邻里的作用,于是党渐为里所代替。顾炎武《日知录·阙里》说:“盖阙门之下,其里即名阙里,而夫子之宅在焉。亦谓之阙党,鲁论有阙党童子,荀子、仲尼居于阙党是也。”

猜你喜欢

  • 福建暨南局

    地方侨务机关。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十月十六日内务部呈准公布的《福建暨南局章程》的规定,其职权是保护华侨,主办有关华侨教育、实业,发给旅行证明,调查华侨情况,推销公债等。设总理、

  • 牧民

    治理民众。以牧人养畜,比喻人君或官吏管理民众。《管子·牧民》: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 中御府令

    官名,掌皇后的钱财衣物等出纳及库藏。《汉书·霍光传》:“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参看《中御府》条。

  • 考课

    依据一定标准考核官吏政绩的制度,秦汉分常课、大课。常课每年一次,大课三年一次。由两个系统进行,一是中央课郡、郡课县,为中央对地方的考课; 一是公卿守相或各部门长官课其属吏,为上级对下级的考课。均评其殿

  • 黄龙府兵马都监署司

    即“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

  • 镇左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置,为八镇将军之一。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止授予在京师任职之官。普通六年(525)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陈沿置,拟二品,比秩中二千石。武官

  • 第二领人酋长

    即“第二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参见“第二领民酋长”。

  • 忠节将军

    官名。三国蜀置。《三国志·杨洪传》:“(后主)建兴元年(223),赐(杨洪)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蜀置,掌领兵征伐或驻守。《三国志·蜀书·杨洪传》:“汉嘉太守黄元……举郡

  • 丞相司直

    官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始置,秩比二千石,为丞相府地位最高的僚属。位居司隶校尉上,有所会,居中二千石前。协助丞相监察检举百官,督录州郡长官。哀帝时改置大司徒司直。东汉初复置,光武帝建武十一年

  • 迹射士

    武士名,即弓箭手,汉武帝置,掌寻迹而射。《汉书·王尊传》:“(南山群盗)为吏民害,拜故弘农太守傅刚为校尉,将迹射士千人逐捕。”注:“师古曰:迹射,言能寻迹而射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