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武英殿修书处

武英殿修书处

清朝宫内刊刻书籍之所。隶内务府。康熙十九年(1680)设武英殿造办处,雍正七年(1729)改称修书处。设管理王大臣,无定员,下设内务府兼管司员二人及正监造员外郎、副监造副内管领、委署主事、库掌、委署库掌、笔帖式人等,负责监印书籍。另设总裁、提调、总纂、纂修、协修二十余人,由翰林官充任,负责校勘文字。


宫内出版机构。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设武英殿造办处,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为武英殿修书处,属内务府,掌印刷出版书籍。设管理王大臣,无固定员额;下设兼管内务府司员二人,正监造员外郎一人,副监造内管领二人,委署主事一人,库掌三人,委署库掌六人,笔帖式四人,分掌书籍刊印事务。出版的书籍称为殿本。

猜你喜欢

  • 刑部十二清吏司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原刑部十二属部为清吏司,简称“司”。均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各理一省刑名,并带管所分直隶府州、在京衙门。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清吏司为北京清吏司。十八

  • 左督

    左都督的省称。《三国志·吴书·朱然传》:“(孙)权与蜀克期大举,权自向新城,(朱)然与全琮各受斧钺,为左、右督。”都督,统军大将。

  • 财政部会计司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始置,属财政部。北洋政府沿设,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规定,其职掌为:一、总预算、决算;二、特别会计的预算、决算;三、主计簿的登记和各计算书的检查;四、编制岁入、支出

  • 贵州司郎中

    官名。即“贵州清吏司郎中”。

  • 散大夫

    官名。北魏置。属散官,无具体职掌。《魏书·屈遵传》: “(拓跋焘)乃赦(南部大夫屈)拔,免为散大夫。”一说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所载之散员大夫。

  • 庙簿

    官名。即庙主簿。宋朝五岳、四渎、东海、南海诸庙置,以判、司、簿、尉充任,凡以财物施于庙者,皆列其名数而记于籍。

  • 行台仓部郎中

    官名。北魏置,唐朝沿置。《北齐书·蔡儁传》: “及义旗建,(庞)苍鹰乃弃家间行归高祖,高祖以为兼行台仓部郎中。”职掌略同仓部郎中。唐初,诸道行台省设此职,员二人,从五品上。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罢。

  • 副翼尉

    即“帮办翼尉”。

  • 寺依一齐虾库

    见“一齐虾库”。

  • 包衣大

    满语官名。意为“包衣头”。汉译为“内管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