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中将军

殿中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员一人,六品,掌典禁兵督守殿廷。西晋员十人,六品,分隶左、右卫将军,朝会宴飨及乘舆出入,直侍左右,夜开宫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多选清望之士充任。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中改选,以门阀居之。十六国后燕、北凉等亦置。南北朝沿置,为侍卫武职,不典兵,员额渐多,品秩渐低。南朝宋初员二十人,六品,定员之外又设殿中员外将军,后无定员; 梁一班,陈九品。南朝又置太子殿中将军、殿中员外将军,直侍东宫。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中,二十三年改八品上。北齐员五十人,八品上,又有员外将军一百人,皆隶左、右卫府。麴氏高昌国亦置。


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殿中禁兵,督守殿廷,员一人,六品。西晋置殿中将军十人,分属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朝会宴飨及乘舆外出,值侍左右;夜开宫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其后,南北朝沿置,掌侍卫,员数渐多,品秩渐低。参看《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志下》。

猜你喜欢

  • 西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西曹”。

  • 苑中丞

    官名,东汉置,属钩盾令,掌苑中离宫。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钩盾令》。

  • 附离

    官名。突厥置。为突厥王的侍卫之士。是突厥语的音译,意译为狼,因突厥人自称为狼的后裔,故名此以志不忘旧。

  • 文成库

    见“藏珍库”。

  • 五城兵马司指挥

    官名。明朝京城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长官。各一人,正六品。洪武二十三年(1390)始置,建文(1399—1402)中改兵马,永乐元年(1403)复称指挥。掌管京城巡捕盗贼, 疏理街道沟渠及囚

  • 起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工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又改工部郎为起部郎,后又减郎的员额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工

  • 夹喇章京

    即“甲喇章京”。

  • 塞曹掾

    官名。三国魏置,郡属官。仅置于边郡如朔方郡等。官名,汉魏皆置,为边郡塞曹的长官,掌边塞事务,也奉命出使。参看“塞曹掾史”条。

  • 宣政院使

    官名。元朝置。秩从一品。宣政院长官。初置院时,设二员,为长者以朝廷大臣兼任,位居第二者由帝师推荐僧人担任; 下设同知二员,副使二员,参议二员,经历二员。后增设断事官、佥院、同佥、院判等职,院使员数也不

  • 满票签处

    官署名。清朝内阁所属办事机构。掌拟、缮满文票签,发递“本报”,知照有关衙门抄录明发谕旨,登录“上谕簿”等事。设满侍读三人,满中书二十人,蒙古中书二人,满贴写中书八人,供事四人。此外,还有委署侍读,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