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辟差”。宋代授予官吏差遗的方式之一,即“辟差”见该条。
官名。北宋神宗熙宁三年 (1070),以南北作坊副使改置,为武臣迁转之阶。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改武阶官名,换为武显郎。
官署名。明朝工部及各布政使司皆置,各设大使一人(工部所属正九品,布政司所属从九品),副使一人(工部所属初为二人)。掌造戟、节、角、锣、刀、盾、弓箭等。官署名。明置,属工部。掌造作军器。设大使一人,正九
官名。大厩是汉代太仆所属设置较早的一个养马厩。《汉书·食货志》说:“天子(武帝)为伐胡故,盛养马,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大厩当是长安诸厩中最大的厩。除养马之外还畜养了其他兽类。大厩置令 秩六百石,
官名。①西晋置,多兼并州、青州等州刺史,或都督并州、冀州诸军事,位在东中郎将之上。十六国后赵及北魏沿置。②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四宁将军之一,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相当于镇
官名,汉置,也称王大夫,秩比六百石,没固定人数,掌奉王命出使京城,奉璧贺正月,及出使各国,本来都持节,后省。《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
官名。①宋朝亲卫、勋卫、翊卫等三卫副长官,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员二人,品秩同朝议大夫。②宋朝亲卫中郎、勋卫中郎、翊卫中郎合称。徽宗崇宁四年置,凡四十员。五年,皆罢。参见“三卫官”。武职侍从官名
宫中库藏之泛称。《后汉书·盖勋传》:“多出中藏财物以饵士”。李贤注: “中藏谓内藏也”。宫内库藏。《后汉书·盖勋传》:“帝又谓勋曰:吾已陈师于平乐观,多出中藏财物以饵士,何如?”注:“中藏谓内藏也。”
吏名。晋朝置。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可置一人。官名,汉置,掌公府门。《后汉书·百官一·太尉》:“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御属主公御,閤下令史主閤下威仪事,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令史主府门。其余令史,各典
爵名。初指公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县,故爵前常冠以所封县名。晋朝始置,位在开国郡公下,一品。南北朝沿置。梁位视三公,班次之。陈置为九等封爵第二等,二品,秩视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