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司员外郎
即“直隶清吏司员外郎”。
即“直隶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金司天台内部机构有三式科,司其事者员额四人。元司天监沿置,设管勾二人。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首都的通称。《史记·平淮书》:“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中都即指京师。
泛指尚书诸郎。《后汉书·百官三·尚书》:“凡六曹……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本注曰: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注:“蔡质《汉仪》曰:尚书郎初从三署诣台试,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晋书·苻登载记附索泮传》: “(索菱) 仕张天锡为执法中郎。”职掌不详。
爵名。战国秦、赵等国均置,食禄万户。《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虞卿见赵王) 再见,拜为上卿; 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汉朝亦用称食邑万户的列侯。爵名,食禄万户。战国时期,秦、赵等国置。《史记·
官署名。南朝梁置,为东宫诸局之一。
乡官名。晋朝千户以下乡置,位次啬夫。
指君王宠信之小臣。《礼记·檩弓下》:“调也君之亵臣也。”郑玄注: “亵,嬖臣也”。
官名。北齐光禄寺肴藏署次官。隋朝沿置,二员,从九品。唐朝亦置,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玄宗开元元年(713)两次改名珍羞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