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事北院知圣旨事
即“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
即“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
官名。宋徽宗宣和元年 (1119) ,改保痊郎置,为医官阶官,从七品。南宋因之。
官名。即度支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度支郎中。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22年)改度支郎中为司度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金代以六事考课县令,即“辟举县令法”,见该条。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时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九班。陈沿置,拟八品,比秩六百石。
官名。南朝梁置,位一班。职掌不详。
西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先后任太史令,皆称太史公。其由来说法不一,或以为尊称,或以为官名。关于太史公有两种说法:一说太史公是官名,位在丞相上;一说太史公不是官名,是司马迁对其父谈的尊称,太史公即太史令。
辽官名。太仆寺官员,掌簿册文书。
明朝外官考核制度。初无定制。洪武六年(1373)命御史及按察司察举有司官有无过犯,奏报黜陟,为考察之始。弘治(1488—1505)时始定,外官三年一朝觐,定以辰、戌、丑、未之岁,同时进行考核,以定升黜
即“拜唐阿”。
官名。简称解盐使。北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始置,以陕西提点刑狱兼任,掌陕西解州(治今山西运城西南) 池盐生产、销售事宜。其官署为制置解盐司。官名。宋置,简称解盐使。掌陕西解州池盐生产、销售事宜。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