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书译语
官名。唐朝中书省置十人,为翻译人员。
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十人,掌翻译外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官名。唐朝中书省置十人,为翻译人员。
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十人,掌翻译外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官署名。元至元十八年九月始置,掌本行省所属各道军事和农事,以行省丞相、行台大夫领之。每道置使二人,同知、副使各二人,检督六人,经历、知事、照磨各一人。见《元史·百官八·团练安抚劝农使司》。
军官名,指偏将、裨将,与“大将”相对而言。《史记·郦商传》:“凡别破军三,降定郡六,县七十三,得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二人,二千石已(以)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官名。元奎章阁学士院所属,为低级事务官。
即“农部郎”。
官署名。北宋太宗时,改内省置,设于宫内,由女官组成。设尚宫、大监,并号为尚书; 改祗候人为御侍,衣服为司衣,梳篦为司饰,枕被为司寝,汤药为司药,乐使、副使为仙韶使、副使,茶器为翰林局,掌御阁为直阁,掌
元制,凡征集未成年人所组成的蒙古军或探马赤军,称为渐丁军。参见“牌头(1)”。
即“札鲁忽赤”。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设。掌陆军部所属军队、学堂、局、厂军费之预算、决算,并审核支销。辖综察、核销二科。置处长一人掌处事,下设副官一人,科长二人,科员二十八人,录事十六人,分
官名。西周置。掌周王辟雍大池内之舟船,备射禽、渔猎等仪式用。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大监刘阿素墓志》:“同火人典御监秦阿女等痛金兰之奄契,悲红颜而逃年,乃刊玄石,述象德音。”(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