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

官名。西汉初置为军事统帅,作战时领车骑士,故名。事讫即罢。武帝后常设,地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在卫将军上,常典京城、皇宫禁卫军队,出征时常总领诸将军。文官辅政者亦或加此衔,领尚书政务,成为中朝重要官员。东汉权势尤重,位比三公,常以贵戚充任,秩万石。出掌征伐,入参朝政。灵帝时常加授宠信宦官或作赠官。中平元年(184)分置左、右,旋罢。魏晋南北朝沿置,位次骠骑将军,在诸名号大将军上,多作为军府名号,以加授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无具体职掌。魏、晋、宋二品,开府者位从公,一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9)定为武秩二十四班,大通三年(529)改三十四班。陈一品、秩中二千石。北魏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北周正八命。隋朝因袭北周府兵制度,各级组织名称稍异,十二府所辖诸军府,称骠骑府或车骑府,分驻各地统领府兵,皆置车骑将军,正五品上。置于骠骑府者为次官,置于车骑府者为长官。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诸骠骑、车骑府为鹰扬府,改车骑将军为鹰扬副郎将、鹰击郎将。唐初复置为车骑府长官或骠骑府次官,正五品上,分属十二卫、十二军等。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后,先后改名为别将、果毅都尉,诸卫、东宫诸率府亲、勋、翊卫府所置则改名郎将。


官名,为重号将军,西汉置,掌领车骑士。《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肥如敬侯蔡寅:以魏太仆汉王三年初从,以车骑将军破龙且及彭城,侯,千户。”东汉时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下,在卫将军上,位比公,秩万石。《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冬十二月丁酉,以马防为车骑将军。”又《孝和帝纪》:“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北伐匈奴。”《后汉书·百官一·将军》:“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其后,魏晋南北朝多沿置,隋车骑将军属骠骑府,唐废。

猜你喜欢

  • 宫室都将

    官名。北魏置。《魏书·阉官列传》:“(孝明帝)孝昌(525—527)初,(封津)除中侍中,加征虏将军,仍除崇训太仆,领宫室都将,冀州大中正。”参见“都将”。

  • 进食使

    使职名。唐玄宗天宝九载 (750)置,时诸贵戚竞以向皇帝进膳食相尚,遂以宦官姚思艺为检校进食使,掌所进水陆珍羞。

  • 邻里

    春秋中叶以后居民的地域组织。其时在野鄙的遂中,实行编户,邻由若干户组成,再由若干邻组成里,成为基层的行政组织,原来的里君改称为里宰、里正或里长。《周礼·地官·遂人》中的编制是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分别

  • 中尝药监

    官名。北魏少府所属有中尝药监,秩从五品下。

  • 僧录司正印、副印

    清僧录司的正副主官,由僧官中一人充任,不著品。

  • 辎重队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学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宣统三年 (1911) 改隶军学处。掌拟辎重队教育、训练、校阅之计划,审订辎重队操法,核议辎重队应用车辆、马匹、械器,考察所属学堂

  • 疆场之司

    春秋时郑国称管理边境事务的地方官吏。《左传·襄公十一年》: “郑人患晋、楚之故”,“使疆场之司恶于宋。”

  • 五京计司

    即“五计司”。

  • 省保安司令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七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公布的《各省保安制度改进大纲》第三条的规定“省设全省保安司令: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呈请国民政府任命各省政府主席

  • 邺元武苑丞

    官名。晋置,属华林园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