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八分辅国公
即“奉恩辅国公”。
即“奉恩辅国公”。
①官制用语。唐代,礼部放榜后,及第进士须赴都堂谒见宰相,谓之过堂。诸进士列队于光范门,候谒宰相。宰相既集,堂吏来请名纸,诸进士随座主过中书。宰相于都堂门里叙立,主司登阶长揖,退立于门侧。诸进士叙立阶上
兵用防御器具。以逆须钉布板上,板厚三寸,长宽约三、二尺。布于路上,阻敌人马前进。地涩
书名。西晋束皙撰。久佚。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之一班,拟前锋将军等号,为最低的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前锋将军等号。
官署名。西晋改著作局置,隶秘书省。以著作郎为长官,下设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负责国史与起居注修撰,或兼管秘书省所藏典籍。南朝、北魏、北齐沿之。北齐增置校书郎二员,又别置起居省,遂不再掌起居注修撰。
清代地方政府征自典卖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中的一种杂税。业主持契到官府用印,除按成交额每两征银三分作为税契银外,每两还须另交银一分,以佐文武乡试经费之不足。其制,雍正七年(1729)始于广东,后渐及各省。
858—921五代时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本为青州王师范部将,任行军司马。后随师范降朱温,被朱温用为元从都押牙。温即帝位,迁左龙武统军,后任永平军节度使。乾化五年(915),统兵与李存勗夹漳河相持,
①州衙佐官,位长史下,同掌统州衙僚属,纲纪众务。唐高宗改州治中置,上州从五品下,中州正六品下,下州从六品上。显庆二年(657),洛州置。大足元年(701)东都、北都、雍、荆、扬、益州分左、右置,各一人
明末清初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字君。明诸生,受业于严衍,并为衍妹婿。衍撰《资治通鉴补正》,他为之参订,并作后序,列举史家之失有七,即:漏、复、紊、杂、误、执、诬,即司马光之博大精深,所著《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昔阳县置。治今河北晋州市。属廉州。大业时属赵郡。唐贞观初属定州,大历后改属恒州(镇州)。宋改属祁州。元为晋州治。明初废县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