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府
元至元八年(1271)升申州置,治南阳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崤山、熊耳山以南,汝州、舞阳、桐柏等市、县以西地区。明清缩小,北境只到今方城山、伏牛山一线。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清属河南省。1913年废。
元至元八年(1271)升申州置,治南阳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崤山、熊耳山以南,汝州、舞阳、桐柏等市、县以西地区。明清缩小,北境只到今方城山、伏牛山一线。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清属河南省。1913年废。
即“季札”。
太子妃名。唐置十六人,正七品。位次良娣、良媛、承徽之下。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置。治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东汉废。
①见“林桂方”。②见“陈空崖”。
①(?—1756)清时蒙古准噶尔部宰桑。乾隆十七年(1753)杜尔伯特部三车凌率部投清,达瓦齐命其追缉,未果,反被清军擒捕。后释归。见内乱不息,众台吉接踵内附,亦脱身投清,授三等信勇公。二十年为北路军
明代对铺行改征之银两。平时官府征银于铺行,有需用时召商径自买办。嘉靖四十五年(1566),采给事中赵格建议,将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铺商上上、上中两则,仍轮充铺行之役,其余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
1665—1727清时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号额尔德尼卓里克图珲台吉。早年附牧噶尔丹。康熙二十七年(1688),闻噶尔丹欲加害,徙牧博罗塔拉。后据伊犁,与噶尔丹抗衡。三十六年噶尔丹死,准噶尔牧地尽为所有。
北周中山毋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叔遵。北周时,为司隶校尉、汉中郡守。笃信佛教,通释典及天文历算。曾撰《天和历》,于天和元年(566)颁行。著作甚丰,各种文献对此记载互有异同详略。注《九章算经》、《周髀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顺平东南。《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战国改称曲逆,也作曲吾。
亦称团钢、苏钢。由生铁与熟铁按一定比例合炼而成,为中国古代独创之制钢方法。此名首见于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法以柔铁屈盘,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遂成钢铁。《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四引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