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台
又称章华台、乾溪台。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泰始四年(468)“魏汝阳司马赵怀仁帅众寇武津,豫州刺史刘勔遣龙骧将军申元德击破之,又斩魏于都公阏于拔于汝阳台东。”胡三省注:“魏收《地形志》汝阳郡汝阳县有章华台。此书汝阳台者,盖以别南郡之章华台也。”
又称章华台、乾溪台。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泰始四年(468)“魏汝阳司马赵怀仁帅众寇武津,豫州刺史刘勔遣龙骧将军申元德击破之,又斩魏于都公阏于拔于汝阳台东。”胡三省注:“魏收《地形志》汝阳郡汝阳县有章华台。此书汝阳台者,盖以别南郡之章华台也。”
土司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治今云南保山市东北。清顺治十六年(1659)废。
亦称昌南镇、陶阳镇。东晋置。即今江西景德镇市。水土宜陶,南朝陈时已有制瓷业的记载。唐盛产陶瓷,产品质薄色素,莹缜如玉,称为假玉器,名闻全国。北宋景德年间改名景德镇。
1781—1841清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字仲因,号滋圃。由行伍升任太湖水师副将。道光七年(1827)擢苏松镇总兵。十三年署江南提督。次年授广东水师提督。增修虎门、南山诸炮台,铸大炮六十座,严整海防。
古代记载诸侯盟约之文书。《左传·襄公九年》:“晋士庄子为载书。”杜预注:“载书,盟书。”载书又单称载。《周礼·秋官·司盟》:“司盟掌盟载之法。”郑玄注:“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
①(?—46)东汉初年人,字子石。王莽从兄平阿侯仁之子。新莽败亡,拥巨资居故国,喜士好施,名扬江、淮间。东汉初,游京师。与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等相善。马援观其言行,曾谓其必败。后果与司隶校尉苏邺狱事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始置于诸亲王府,每府设三护卫,每护卫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俱与京卫同。各卫下辖左、右、前、后、中五个千户所,负责护卫王邸。
?—1457明人。出家为僧。法名悟真。景泰年间在陕西褒城(今勉县)山中秘密组织群众。天顺元年(1457)元旦,他率领流民数千人起事,国号极乐,年号天绣,设置职官。不久在攻汉中时,被俘遇害。
288—334十六国时成(汉)国君。公元334年在位。字世文。巴賨(或说氐)族。李荡第四子。其叔成主李雄养以为子。玉衡十四年(324),雄违众议,立为太子。能谦恭下士,常预议朝中大事,主张行古制垦田均
962—1021北宋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一作并州(治今山西太原)人。本姓龚,改姓刘,字世济。真宗刘皇后之兄。初事真宗于藩邸。真宗即位,迁右侍禁。大中祥符二年(1009)护屯兵于汉州(今四川广汉)
书名。明何士晋撰。十二卷。是书述明代工部职掌、条例及所属厂库诸项规则。书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收入《玄览堂丛书》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