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器
陶瓷名词。又称珐华器。一种运用低温色釉装饰、类似于琉璃的器皿。主要产于山西,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中期以后。胎与琉璃器相同,釉的配方亦大体相同,惟助熔剂不同,法华器以牙硝为助熔剂。山西所制法华器大多是小件的花瓶、香炉、动物等。
陶瓷名词。又称珐华器。一种运用低温色釉装饰、类似于琉璃的器皿。主要产于山西,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中期以后。胎与琉璃器相同,釉的配方亦大体相同,惟助熔剂不同,法华器以牙硝为助熔剂。山西所制法华器大多是小件的花瓶、香炉、动物等。
书名。元张翥撰。四卷。翥以诗文名一时,平生所作甚多。此集为洪武初释大杼选编,多应酬赠答,纪行杂咏。有《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洪武刊本;今传四卷本,皆从此出。别有五卷抄本,分卷序次,与洪武本迥异。
科场称谓。宋代指礼部试第一名。即“省元”。《梦粱录》:“宋时中省魁者,殿试有升甲恩例。”
数学名词。参见“可知”。
以几根竹、木纵向排列成桥面的桥。以短木将诸梁横向夹住。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西安半坡村氏族聚落中即曾采用,至今国内甚多。早期多为单孔者,后来出现堆石为墩的多孔骈木桥。
官名。秦、西汉初置,掌宗庙礼仪,有丞。列位九卿,秩中二千石。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太常。一说入汉即改太常,惠帝时复名奉常。东汉末至南北朝诸霸府所建王国或置,称帝后即改太常。后世或用作太常寺别称。
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方川,号筠谷。擅画人物肖像,亦工山水。乾隆三十三年(1768)应召供奉内廷。三十五年画高宗像,赏八品顶戴。又命临摹古人真迹,深受褒奖。三十七年告终养归里。卒年六十余。
?—42新莽末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字次元,一作文元,又字伯玉。世为货殖著姓,称雄乡闾。曾任新莽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后免归。绿林农民起义后,宣扬“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谶文,拥戴宗室刘秀起兵。更始
954—1001北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字元之。世务农。太平兴国进士,授成武主簿。端拱初,召试,直史馆,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朝廷访以边事,上《御戎十策》。迁知制诰,判大理寺。为徐铉雪诬,坐贬商州
党项人称谓。党项语音“弥”。
?—794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子仪第三子。善骑射,从父征战有功。复两京战最力,累进鸿胪卿。广德二年(764),仆固怀恩叛唐,引吐蕃回纥入寇,加御史中丞,领朔方军援邠州(今陕西彬县),与马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