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春秋国名。任姓。相传始祖奚仲乃黄帝之后,为夏车正,封之于薛。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后曾一度迁于邳(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春秋时常依于鲁、宋、齐、晋之间:《春秋》隐公十一年(前712):“滕侯、薛侯来朝。”春秋末为齐所灭,为齐邑。战国时,齐封田婴、田文(孟尝君)于此,称为薛公。后又属鲁。春秋末以后亦名舒州或徐州。《春秋》哀公十四年(前481):“齐陈恒执其君,寘于舒州。”《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舒州”作“徐州”。《索隐》:“徐音舒,徐州齐邑薛县是也。”秦置薛县。

猜你喜欢

  • 陆生楠

    ?—1730清广西人。举人出身。初授吴县知县,后官工部主事。雍正四年(1726),谢济世弹劾田文镜案发,因同乡而受株连,被革职发往阿尔泰军营效力,遂写《通鉴论》十七篇,以论封建、建储、无为之治,讥刺圣

  • 内宰相

    官名。(1)唐时回纥置,员三人。(2)宋代入内内侍省都都知的别称。

  • 门者

    官名。春秋战国鲁、齐等国置。主管里门的小吏。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张耳、陈余为里监门,“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司马贞索隐:“案门者即余、耳也,自以其名而号令里中。诈更别求也。”后泛称达官贵人邸

  • 商务右参议

    见“商务左参议”。

  • 官名。传说夏、商、周所设四辅官之一。《礼记·文王世子》:“设四辅及三公。”孔颖达疏:“其四辅者,案《尚书大传》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 曾侯乙墓编钟

    战国时曾国青铜乐器。1978年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编钟有六十四件,包括钮钟十九件、甬钟四十五件,另有楚惠王赠曾侯乙之鎛一件(参见“楚王酓章镈”),共六十五件。整套编钟依大小和音高为序,编为八组,

  • 南蛮

    中国古代对长江流域至岭南一带各少数民族的通称。秦汉时,分布较广的大致有:长沙武陵蛮、合浦乌浒蛮、巴郡南郡蛮和板楯蛮。各族情况不一:长沙武陵蛮奉槃瓠为祖先,有农业、染织和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

  • 当煎羌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西汉时分布于湟水流域。东汉初被马援击败后,与先零羌一部内迁。永初元年(107)在金城、陇西首先发动西羌大起义,曾攻破羌县(今青海乐都东)。元初至延熹年间,屡扰汉武都、汉中和金城

  • 额尔沁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使者。清代文献中对中亚诸部来华官方使者之称谓。

  • 贡助彻

    相传夏、商、周三代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五十亩、七十亩、百亩指一夫所耕土地面积。贡是按常年平均产量征收定额谷物,助系由同井各家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