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七和卓之乱

七和卓之乱

清代道光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七和卓即:卡塔条勒(原名迈买的明)、倭里罕和卓、克希克汗条勒(一译克齐克汗条勒)、塔瓦克尔条勒、萨比尔汗条勒、阿克恰干条勒和伊萨罕条勒。卡塔条勒是张格尔兄玉素普之子,倭里罕和卓是张格尔弟巴布顶子。自道光十年(1830)玉素普和卓叛乱失败后,以卡塔条勒为首的和卓后裔一直匿居浩罕,未敢轻举妄动。道光二十年(1840)后,清政府在***战争中战败,国力进一步衰弱,卡塔条勒等便乘机暗中密谋,准备再次叛乱。二十七年(1847)七月,七和卓纠集骑兵1000余人,进犯图舒克塔什和乌帕拉特卡伦。一路烧杀抢掠,胁迫维吾尔族人民参与叛乱,并以骑兵3—4000人,步兵2—3000人先攻喀什噶尔(今喀什),占据“回城”。继复分兵围攻汉城,又派人进犯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巴楚等地,气焰嚣张。清朝政府为避免张格尔叛乱重演,于当年九月命陕甘总督布彦泰为定西将军,统兵驻肃州;令奕山为叶尔羌参赞大臣自伊犁起兵前往救援。清军在英吉沙尔与叛军展开激烈战斗。叛军虽先后筑炮台13座,挖据地道4处,城仍岿然不动。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清廷令台勇统率的甘、凉、肃官兵全数出关,为奕山后备;命伊犁、乌鲁木齐、喀喇沙尔应征官兵绕出敌后,截其归路。十月一日,奕山领兵进至科科热瓦特,与叛军发生鏖战,予叛军以重创,毙伤敌军1000余人,缴获枪炮、驼马、器械无数。叛军一蹶不振,英吉沙尔围解。奕山等乘胜进军喀什噶尔。卡塔条勒率残众逃遁。至苏非库尔干,浩罕汗派人解除其武装,卡塔条勒被拘禁,叛乱彻底破产。

猜你喜欢

  • 阿理

    ?—1045西夏皇子,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咩米氏。与母均失宠,避居夏州王庭镇。年长,图谋聚众为乱,其党羽卧香乞告密,被元昊捉获,后沉河溺死,其母赐死。

  • 侨吴集

    书名。元郑元祐撰。12卷。作者字明德,遂昌(今浙江遂昌县)人,流寓平江(治今江苏吴县)凡40年,因以“侨吴”名集。此集乃明弘治九年(1496)张习并元祐《遂昌山人集》、《侨吴集》二集,重加编订而成,内

  • 差徭

    藏语音译,意为“帮差”。旧时西藏封建农奴制庄园里专作※乌拉的奴仆。来源於※差巴(指在谿卡[庄园]自营地作常年乌拉的人,支差的人)的家人或※谿堆(农奴主庄园的代理人)从其他的差巴及※堆穷(小户)中抽出来

  • 曹后

    西夏崇宗妃。夏景宗李元昊把关太尉曹勉女。年14入宫,性温柔贞静,动以礼法。尝侍奉崇宗妃辽国成安公主,身承起居,顺适其意,成安因劝李乾顺纳为才人。元德二年(1120)三月,进贤妃。六年(1124)九月,

  • 敌隐

    见“耶律唐古”(1318页)。

  • 古格暴动

    1624年葡萄牙传教士安夺德等在西藏阿里古格王国首府扎布让及日土建立传教会(站)后,古格王大力支持传教士传播天主教以取代藏传佛教。古格藏传佛教僧人对此进行各种抗争。1626年冬和1627年春,古格王下

  • 旗屯

    军屯方式之一。清代八旗官兵于边疆开垦地亩之称。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反击罗刹入侵的凯旋官兵,移驻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黑龙江(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等地。前城令索伦、达斡尔官兵,后城令原

  • 曼柏县

    地名。西汉置,隶五原郡。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以中郎将吴棠行度辽将军事,领兵屯其地,以防南北匈奴相通。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南单于安国追击左贤王师子至该地,

  • 里畏吾

    见“撒里畏吾”(2494页)。

  • 俍官

    参见“俍人”(16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