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上京

上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的建号。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上京的有:①渤海王国王城忽汗城,故址即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渤海镇东京城。大钦茂为王时(737—793),仿唐五京之制设。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龙泉府。城,参见※忽汗城。其地为※肃慎故地,渤海国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唐天宝(742—756)末,由※旧国迁都于此,贞元(785—805)时又由此迁都※东京,第五世王大华玙即位,还都,至渤海国亡。亡后京号遂废。 ②契丹(即辽朝)国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建城都此。时名皇都。会同元年(938),辽因得后晋所献幽蓟16州地,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一带)为南京,改原南京(故址为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为东京,定皇都为上京。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后,为辽五京之首京。上京道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临潢府。有南、北二城,北城为皇城,系契丹朝廷宫殿及衙署所在;北城名汉城,有东西横街,为市肆和工匠及一般平民活动区。辽亡后,金初沿袭旧称,天眷元年(1138)改称北京,天德二年(1150)废京号,止称临潢。 ③金朝前期都城,后为陪都。故址即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子。其地为生女真完颜部发祥地,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金国称帝,建都于此。初称“内地”,无城郭,星散而居,金太宗天会年间(1123—1135),始建城郭与宫室。天眷元年(1138),金熙宗建号上京。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将国都迁至燕京(今北京市),削上京称号(一说削京号在正隆二年即1157),止称会宁府(初称会宁州,金太宗升为府,治所在上京城内)。大定十三年(1173),金世宗复上京称号。上京路治所设此。城内原建乾元殿等宫殿庙寺,海陵王迁都后为防止反对迁都者留恋故土,于正隆二年遣吏尽焚毁,并“夷其趾,耕垦之”。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复修了一些建筑,今也无存。

猜你喜欢

  • 鄂木布

    ①(?—1634)明末清初蒙古乌喇特部首领。又作俄木布。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赖噶孙。与哈尼斯青台吉之孙色棱及哈尼泰冰图台吉子图巴分领其众,号阿鲁蒙古。天聪七年(1633),率属众

  • 仉机沙

    元代诗人。字大用。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工诗,作品大多佚,多为赞美耕读生活之作。有《题徐良夫耕渔轩》、《奉寄耕渔高士》等传世。

  • 达末娄

    东北古族名。仅见于《新唐书》,学术界认为即北魏时豆莫娄的异译。来源于※北夫余。地域与※豆莫娄同(一说其居于清代布特哈城之西境,约指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至阿荣旗、布特哈旗一带)。唐开元十一年(

  • 大于越府

    见“于越”(58页)。

  • 哈萨克锡喇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勤杂特鄂拓克宰桑。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时,率众迎降,授内大臣。二十二年(1757),因追随噶勒藏多尔济等反清,受追击,率众千余走和落霍斯(位于今新疆乌兰乌苏西),为喀

  • 刘崇望

    838—899唐末宰相。字希徒。先世匈奴刘氏(独孤氏)。其先代郡人,后徙河南洛阳。左贤王※去卑后裔。唐蔡州刺史刘符之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登进士科。初为转运巡官,后随崔安潜镇许昌、成都。入为长

  • 灵峰县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汤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西北之额穆。辽灭渤海后,其民似先被迁居今辽宁辽阳市西北,辽圣宗统和三年(985,一作四年),再迁至辽西,置灵山县

  • 孟定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傣族土司。唐为茫蛮部重要分布地,元明为傣族先民百夷所居。元至元(1264—1294)中,立孟定路,隶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司。治所即今云南耿马县西孟定。总管府建置年代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及三十

  • 元史纪事本末

    书名。明陈邦瞻撰。27卷。另有4卷本、6卷本传世。卷11《律令之定》为归安臧懋循补写。本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体例,对元代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分篇记载。历法推算、科举学校,特别是漕运河渠部分叙述较详。取材不

  • 施乞叉难陀

    见“实叉难陀”(1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