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俄伊犁界约

中俄伊犁界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82年10月29日(清光绪八年九月十八日),清朝哈密帮办大臣长顺与俄国七河省省长弗里德在伊犁签订。此条约为※《中俄改订条约》第七、九条的派生物。共3款。规定自那林哈勒噶山口起至伊犁东北喀尔达坂止,共设界碑33处,其走向是:那林哈勒噶山口、特克斯河、苏木拜河、沙尔奎山、廓里扎特村东的特奇勒小山、霍尔果斯河、顺阿拉奎山至喀尔达坂。根据此约,俄国侵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至博罗呼济尔、廓里扎特村至春济卡伦之间、苏木拜河至达喇图河之间的中国领土。

猜你喜欢

  • 句町县

    古县名。原为夜郎国小邑之一,作※鉤町国。秦置县。汉初,复为夜郎小邑。元鼎六年(前111)复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广南。蜀汉时,自牂柯郡分出属兴古郡。南朝梁废。今其地有苗、布依等民族居之。

  • 郝三郎

    北周时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首领。蒲川(今山西蒲县西北)人,为部帅。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与丹州(治今陕西宜川县东北)、绥州(治今陕西绥德县)、银州(治今陕西横山县东党盆)稽胡相结,举兵反周。

  • 宣慰司架阁管勾

    官名。为宣慰使属员。元代置,秩正九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库伦伯勒齐尔会盟

    清政府为调解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内讧举行的一次会盟。康熙元年(1662),札萨克图汗旺舒克被同部台吉额璘沁袭杀后,属众溃散,多往依土谢图汗部。二十三年(1684),札萨克图汗成衮屡索取不

  • 折罗漫山

    见“天山”(216页)。

  • 遫濮

    汉代匈奴部落名。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与匈奴各部同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其夏,又为鹰击司马赵破奴所败,遫濮王被杀。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上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弟玛什巴图随汗归清,次年,封札萨克固山贝子,建旗。初驻牧于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

  • 嫩科尔沁

    蒙古科尔沁部别称。明清之际游牧于嫩江流域,亦作火儿慎、好儿趁、廓儿沁,皆同名异译。明洪熙(1425)间,蒙古臣阿鲁台为瓦剌所破,原在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和海拉尔河一带游牧的首领奎蒙塔斯哈喇(姓博尔济吉特

  • 奚烈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名,属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又,辽景宗※彰愍宫下有一瓦里名“奚烈”,故疑“直”于词语为词缀成分。

  • 马院司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马匹饲养与管理。夏仁宗时期已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四品,属下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