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语

傣语

我国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元江和新平四个自治县以及临沧、沧源、双江、镇康、金平、景谷、景东、元阳、红河、绿春、永红、马关、武定、文山、河口等县。使用人口有80余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我国不同地区的傣族,使用着四种形体不同的拼音文字。傣语分为西双版纳、德宏、金平和红金4个方言。德宏方言内部分为3个土语;红金方言由5个独立土语组成。西双版纳方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方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州以外的耿马、双江、沧源、镇康、景谷和景东等县;金平方言分布于金平县及越南的莱州一带自称傣端的地区。红金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的红河和沿江流域一带以及金沙江畔的傣族地区,这个方言分布范围广,但使用人口较少,只占傣族人口总数的15%。使用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的人口,占傣族人口总数的83%。使用金平方言的人数国内不足两万。语音声母主要是单辅音,个别土语有一套颚化声母,个别方言、土语有少量唇化声母。个别方言有浊塞音声母b、d塞擦音声母少。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和—i、—u、—щ、—m、—n、—、—p、—t、—k、—等韵尾组成。元音有a、 i、 e、ε、u、 o、ɔ、Ɯ、ə9个。韵尾前的元音,只有a分长短,红金方言的个别土语,在韵尾前的a也不分长短,并且有的土语的e和ε、ɔ和o,щ和ə已合并为3个元音;而且6个辅音韵尾也不齐全了,有的保留5个,有的保留4个,最少的只保留—,其余的都已脱落。西双版纳方言无—щ。而—韵尾仅西双版纳方言有。声调一般有6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德宏方言和红金方言内有4个土语,阴平调以古全清声母为条件分化出一个调,有3个土语的阴上调和阳去调或阴上调和阳上调合并。有的方言、土语,由于吸收现代汉语借词而增加了几个声韵母。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傣语的句子,可以分析出一层、两层到多层的词组,词组里实词与实词的组合次序,是中心词在前为主,比如以名词为中心的限定词组、支配词组、补充词组,补充词组中的中心词都在非中心词之前。量词丰富,典型的量词除计量外,还可以标明事物类别、性质,替代它统摄的名词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限定,作名词与名词限定成分的中介等。名词、量词和数词同时出现时,其词序有两种:(1)名一数一量,(2)名一量一数“一”。动作的时间和情貌,是在动词前或后加情貌助词或副词表示。词汇本族固有词汇大多是单音节词,复音的单纯词较少,三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多是从巴利语中吸收的借词。并列四音格结构十分丰富。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单音节居多。近代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用语。西双版纳和德宏方言中有一定数量的巴利语、梵语借词。傣语是傣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不论内地还是边疆地区的傣族民众,会讲汉语的人数在日渐增多,有很少数人转用了汉语。同时,居住在傣族周围的其他民族也有兼懂傣语的。

猜你喜欢

  • 延初

    前秦末主苻崇年号。394年,凡1年。

  • 叱列伏龟

    ?—551北魏、西魏大臣。亦作叱伏列龟,一名摩头陁。代郡西部人。敕勒叱列氏(也作叱利、叱伏列氏,后改为李氏)。先世为部落大人,魏初入附,遂世为第一领民酋长,至龟五世。文武兼备,嗣为领民酋长。正光五年(

  • 昭怀太子之诬

    辽朝后期宫内争权斗争中制造的冤案。昭怀太子名耶律濬,为辽道宗长子。自幼聪慧,好学知书,6岁封梁王,随父行猎,三发三中,获道宗宠爱。咸雍元年(1065),被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兼领北南枢密

  • 觉罗乐斌

    ?—187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充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二十六年(1846),署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二十九年,授盛京副都统。咸丰元年(1851),擢乌鲁木

  • 阿巴哈纳尔右翼旗

    清内蒙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达里冈爱诺尔附近。牧地东界阿巴哈纳尔左翼旗,西界阿巴噶旗,南界察哈尔正蓝旗,北临大漠。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住地,至诺密特默克图,始名所部

  • 翕侯

    官名。又写作“翖侯”。汉代乌孙、大夏、康居等均有设置。国事一般为若干翕侯分管,由国王统领。参见“五部翕侯”(266页)。

  • 弄栋蛮

    唐代对部分白蛮称谓。其部本居弄栋县(今云南姚安县北)鄙地,昔为褒州(今云南大姚县),有首领为刺史,因误杀其参军,挈族北走,后散居磨些江侧,故剑川、共川等地亦有分布。

  • 僧伽跋摩

    ①唐代佛教高僧。康国人。少年出家,游步长安,以戒行清严显名。显庆(656—661)年间,受命随使团出访印度,于大觉寺献大法令。又于菩提陀内无忧树下,雕刻佛像及观自在菩萨像,技法精绝,时人称叹。回长安后

  • 广仁禅院

    佛教寺院。寺址在岷州(今甘肃岷县)。熙宁六年(1073),宋军占领岷州。神宗以其地皆吐蕃,人皆信仰佛教,欲以塔庙尊严以示之,达安抚其众之目的,遂于七年六月,令建该寺,并赐名“广仁禅院”。毕功于元丰七年

  • 干坝宗

    地名。又作岗巴宗。在靠近西藏和锡金边界的地方。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荣赫鹏为首的英国侵略军借口谈判抢占该地,拒不与清政府和噶厦代表谈判,并企图北进,因该地业已设防严备,受阻,无法前进。遂撤走,又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