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冯瑞生

冯瑞生

1881—1934

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字梦麟,陕西西安人。回族。幼读私塾,稍长,拜师李和村习武。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乡试武举。二十九年(1903),随父兄经营餐馆。曾参加辛亥革命。在西安参与组织并领导“回民民政公所”,协助军政府维持社会治安。1930年杨虎城驻陕后,组织西安回民成立“西安回教抗日救国会”,选举中共地下党员刘格平为会长,同时组织建立“青年读书会”。一生以兴办实业为己任。1924年以后先后创办“西安德泰光美孚煤油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棉花机器打包厂”及“德新和”、“仁中利”、“同义成”等商号,“西来堂”清真餐馆等,有“商界泰斗”之誉。热心教育事业,1922年在化觉巷清真大寺前院开办西安“精一学校”,担任校长。次年又在同地办“精一夜校”。1930年创办西安回族第一个女子小学——“淑德女子学校”。以后又在各清真寺创办小学多所,并动员陕西省教育厅,在回民较集中的后庙街,创办“陕西省立第一实验小学校”。曾资送回族子弟入北京、武汉等地大学进修。发起成立“回民促进会”,任会长,赈济灾民。组织“陕西回教公会”,解决民间纠纷。首创“崇简会”,倡导革除旧婚俗。擅长隶书。著有《穆罕默德传》。

猜你喜欢

  • 格崩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佩戴的一种头饰。早年为天然竹条简单加工而成的环状器,罩在前额,起到方便劳动和保护皮肤的作用。随着纺织业的出现和金属的传入,男子格崩改用布料,即将长条状的布盘在头上,老年尚黑色

  • 喀巴什

    参见“前锋”(1742页)。

  • 九松西著

    藏语音译。意为“一三四六”,表示藏历十三饶迥第四十六年铸造。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其正、背图案与※“九松西阿”相同。因掺铜过多,日久生弊,及西藏地方不产铜,从内地运入道路艰难,乾隆五十七年(1792

  • 黄乃亥部落

    藏族部落名。位于青海同仁县隆务镇西北之山区,东接麻巴和四寨子两个部落,南连曲麻部落,西近兰采,北临尖扎县之类扎滩部落。原称黄日年藏维古,是同仁四维古之一,也是同仁十二族之一,为一个千户部落。“黄乃亥”

  • 班超

    32—102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史学家班彪子。东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与母随兄班固至洛阳。初为兰台令史,后被免。十六年(公元73年),从奉车都尉窦固北征匈奴贵族,任假司

  • 乌和特隆归达赖

    见“咱雅班第达”(1628页)。

  • 马家良

    清朝官员。安徽安庆人。回族。清将领※马大用之子。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出任河南新乡知县。任内,废暴政,息无端诉讼,不许官吏害民,捐资赈灾。后历任山东、贵州、湖北、四川等省知州,卒于任。

  • 搭在

    佤语音译,意为“投靠”。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一些因生活困难而投靠他人的人的称呼。帮助主人生产劳动,主人供其食、衣、住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但不给任何工资。对主人称呼视年龄大小,多称阿叔、阿哥,若年龄相仿

  • 白苏发叠

    唐时龟兹王,又作白苏伐叠。王族白姓。白苏伐勃駃子。武德(618—626)初继位,号时健莫贺俟利发,臣属于西突厥汗国。贞观四年(630),遣使赴唐贡马,太宗赐玺书。十八年(644),安西都护郭孝恪伐焉耆

  • 陆丽

    ?—465北魏大臣。代郡人。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征西大将军、东平王陆俟子。少以审慎,入侍太武帝,赐爵章安子,迁南部尚书。承平元年(452),太武帝卒,南安王拓跋余立,既而为中常侍宗爱等所杀。丽与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