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霖
元朝官员。祖籍西域,阿鲁浑氏。汉姓简,字和叔。成吉思汗西征时祖父哈只哈心归附,东迁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父阿散,仕元,任大名路税课提领,遂居大名(今河北大名)。幼读儒书。仁宗皇庆元年(1312),任宝庆路祁阳县(今湖南祁阳)达鲁花赤,转彰德路临漳县(今河北临漳)保义校尉。顺帝至元二年(1336),官林州(今河南林县)达鲁花赤。继授奉议大夫、彰德路(今河南安阳)总管府达鲁花赤,兼本路诸军奥鲁赤总管府达鲁花赤。为官清廉,关心民众疾苦,修治道路、桥梁,安抚灾民,颇有治绩,为时人所称赞。
元朝官员。祖籍西域,阿鲁浑氏。汉姓简,字和叔。成吉思汗西征时祖父哈只哈心归附,东迁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父阿散,仕元,任大名路税课提领,遂居大名(今河北大名)。幼读儒书。仁宗皇庆元年(1312),任宝庆路祁阳县(今湖南祁阳)达鲁花赤,转彰德路临漳县(今河北临漳)保义校尉。顺帝至元二年(1336),官林州(今河南林县)达鲁花赤。继授奉议大夫、彰德路(今河南安阳)总管府达鲁花赤,兼本路诸军奥鲁赤总管府达鲁花赤。为官清廉,关心民众疾苦,修治道路、桥梁,安抚灾民,颇有治绩,为时人所称赞。
见“拓跋贺傉”(1361页)。
即“牙书”(285页)。
金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完颜珣年号。1217—1222,凡6年。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境。牧地在河套北岸,噶札尔山之南。东界茂明安及归化城土默特,西及南接鄂尔多斯,北邻喀尔喀后翼旗。元属大同路,明入蒙古。天聪七年(1633),成吉思汗弟哈撒儿
1366—1402明朝大臣。邓州(今河南邓县)人。回族。洪武(1368—1398)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官。处理明断,善决疑案,奏对详明,深得朱元璋器重,赐字“鼎石”,诏令两法司疑狱尽
1142—1143金朝太子。熙宗长子。女真族。完颜氏。母为悼平皇后裴满氏。熙宗皇统二年(1142)三月,册为皇太子。金朝立太子之制,自此始。十二月病死。葬兴陵之侧。谥英悼太子。
元明纳西族土司。至元十二年(1275)立,隶丽江路。明洪武十六年(1383),授克罗(罗克)为知州(十七年实授)。《天下郡国利病书》:“兰州土官罗克,本州人,亦仕元为万户,至本朝洪武五中率众来归,以军
清代诗人。字肇珊,号燕南。福建闽县(今闽侯县,属福州市)人。回族。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曾官芜湖,后应观察杨雪椒聘往湖南为其幕僚。遨游于洞庭、衡岳之间。工诗,作品古朴清新。著有《湖南吟草》1卷。
见“内宿司”(307页)。
藏语音译,意“租地”。一般指旧时西藏※三大领主、寺庙僧尼出租给农奴和农奴间相互出租而收取定额租的土地。在西藏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大,是劳役地租的一种补充形式。租额大都每年每亩耕地收租粮一克,约28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