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卦尔察部

卦尔察部

部落名。又作瓜尔察、瓜勒察。女真后裔。地当伯都讷(今扶余县)城东北,松花江与嫩江合流下游南北地。明时,役属蒙古科尔沁部。清初为打牲部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叶赫、科尔沁蒙古等九部联军,进攻建州部,兵败。天命四年(1619),从科尔沁蒙古归服后金,入蒙古旗,隶科尔沁各王公旗下。康熙二十八年(1689),科尔沁王公将此部人丁献出。三十一年,清廷从所献锡伯、卦尔察、达斡尔等14458丁内,选11850余名,披甲。分隶上三旗满洲。驻齐齐哈尔、伯都讷。又编伯都讷城10佐,移驻吉林。三十八年(1699),移伯都讷卦尔察人于盛京。雍正三年(1725),移披甲、余丁150名于阿勒楚喀。十三年(1735),再移伯都讷卦尔察捕珠队180人,驻守呼兰城,析居蓝旗各屯。清初以来,先后来归姓氏有:完颜氏、兆佳氏、库雅拉氏、赛密勒氏、乌苏氏、辉和氏、瑚锡哈理氏等10余姓。伯都讷蓝旗各屯卦尔察人,至清末民初,因大批汉人北移,渐同汉俗,从汉姓,原姓乌札拉氏,改吴姓,其余分别以胡、白、原、赵、金、富、关诸汉姓称呼,原姓无考。语言仍本俗,操满语兼通汉、蒙语。

猜你喜欢

  • 团董

    国民党时在海南岛黎族地区所设管理黎峒的头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后,广东省府委任陈光汉为抚黎专员率部驻琼,为了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改冯子材之黎峒总管制设,政府有事则责成其下达黎民,平时负责维持辖

  • 西丹

    满语音译。清代东北地区八旗内未经挑甲考试的幼丁。“幼丁”习惯语,不限于年幼,成壮者亦称之。它与挑甲落选的※余丁有异,亦与支领钱粮的※养育兵不同。非谓西丹不图进身军伍,实因其人数众多而八旗兵额有限,年复

  • 帖木迭儿

    见“铁木迭儿”(1879页)。

  • 屯镇总兵

    官名。即“伊犁镇总兵”。清廷以绿营官兵屯戍伊犁时所设指挥官。其所辖之兵不同于关内诸“镇标”之兵,其特点不仅限于戍守、听差,且用于大兴屯田和建筑城署。乾隆二十五年(1760),伊犁办事大臣阿桂奏设。后陆

  • 铁离

    见“铁骊”(1877页)。

  • 旱金

    见“旱金莲”(1079页)。

  • 旺沁帕尔赉

    1883—1945近代蒙古王公。内蒙古阿鲁科尔沁部人。阿鲁科尔沁多罗郡王巴咱尔吉哩弟独生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赐头等台吉。三十二年(1906),封镇国公。1933年,任伪满洲国阿鲁科尔沁

  • 预龙族

    西域古族名。分布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以西,于阗(今新疆和田)以东。从事游牧。语言属突厥语族。宋明隶属于高昌。

  • 咸安公主

    ?—806唐公主、回鹘可敦(后妃)。又作咸安大长公主。※德宗第八女。(一作代宗女,德宗妹)。贞元四年(788),和亲回鹘※长寿天亲可汗顿莫贺联姻,被德宗封为智慧端正长寿孝顺可敦。同年,由可汗妹骨咄禄毗

  • 谢子超

    清文学家。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回族。著有《四松斋集》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