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却隅语

却隅语

又有人称扎巴语,我国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甘孜州的新龙、雅江、理塘3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7千。却隅语有方言差别,可分为东、西两个方言。方言间通话有一定困难,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也有少量差别。以新龙县龙拉西乡为代表。语音特点有:单辅音50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类,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4套,鼻音、擦音、边音均有清浊两套,有唇齿部位擦音和小舌部位塞音和擦音。复辅音较丰富,有144个,仅有二合的,结合特点除鼻音能与清送气音结合外,其余均为浊音与浊音结合,清音与清音相结合。有10个单元音,元音没有长短、松紧对立,但有鼻化和卷舌元音各一套。复元音有后响的,也有前响的,以后响为主,由i、u介音组成,方言中还有y介音。无辅音韵尾。有3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很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较丰富。形态、虚词等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等10类。名词有双数,复数语法范畴,用在名词后加词尾的方式表达。量词较丰富,分名量词和动量词,量词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类,第一人称双数、多数、集体代词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表示领有时,用词根元音屈折的方式表达。动词有人称、数、时态、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变化、添加前后加成分、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基本形容词常采用重叠形式。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限制、施动、受动、处所、从由、比较等多类,语法作用不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有:单音节词和由单音节复合成的合成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成分。合成的方式有并列、偏正、主谓、宾动等。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藏语,藏语借词偏重于宗教用语和少量生活用语。借词约占词汇总数的25%左右。四音联绵词较丰富。

猜你喜欢

  • 镇守内臣

    见“钦差镇守辽东太监”(1671页)。

  • 狼台吉

    1523—?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蒙文史籍作拜桑固尔(朗)台吉、巴雅斯呼朗诺颜,汉文史籍简译作狼台吉。孛儿只斤氏。※吉囊次子,※吉能弟。领扣克特锡包沁和乌喇特图伯特两部,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的始祖

  • 北魏孝武帝

    见“元修”(227页)。

  • 阿札割只

    契丹官名。一作阿札豁只。《辽史·国语解》称:“阿札割只,官名,位在枢密使下,盖※墩官也。”“辽排班图,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列。自大丞相至阿札割只,皆墩官也。”此官所掌不详。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

  • 深末怛水

    古水名。所指约有三说:或说是今大兴安岭西之根河;一说是前苏联境内结雅河东部支流谢烈姆扎河(旧作西林木迪河,今也译作昔林扎河);也有说为嫩江西岸支流诺敏河河源庆吉勒绰尔河。北朝至隋,室韦族深末怛部居此水

  • 跋禄迦

    见“拨换城”(1377页)。

  • 合浦郡

    岭南古郡名。汉武帝灭南越国后于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合浦(今合浦县东北)。辖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元帝初元三年罢朱崖郡置,隶合浦) 5县,其地相当于今广东新兴、开平之西南,广西容县、横县

  • 草坡羌

    明代羌族部落名。主要分布今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草坡乡一带。正统七年(1442),攻汶川,夺取寒水土巡检印信。隆庆二年(1568),又杀寒水土巡检高茂林,掳男女百余人,曾一度自封宣慰司。万历(1573—

  • 南渭州土知州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二年(1369),以元南渭州安抚司改置(治今湖南永顺县西南。)首领彭氏。清顺冶四年(1647),以土知州彭应麟归附,诏仍授原职。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

  • 懿德皇后

    见“萧观音”(19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