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

人类宗教的最初形态。起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界既恐惧又祈求的混沌观念,形成于原始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以“万物有灵”的信念为基础,以相继形成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崇拜多种神灵,故又称为多神教。研究者多主张自然崇拜是其最初形态,亦有人认为起始于图腾崇拜。原始时代人们所崇拜的对象,从天、地、日、月、星、辰到各种自然力量,与人们的生存相关的各种动植物到与人类血缘集体相关的各种神话中的人物,范围十分广泛。由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不同,崇拜的具体对象亦各有所异。火神崇拜在我国北方游猎、游牧民族中占有特出地位;虎、熊、鹰等动物神,是狩猎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水神崇拜在沿江河海岸居住的渔业民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适应宗教活动的需要,出现各具不同名称的原始宗教活动者,以其长期的宗教活动实践,使原始宗教逐渐趋于规范化,为现代宗教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信仰的萨满教、藏族和纳西族信仰的本教和东巴教的早期形态,均属比较成熟的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我国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吸取当地原始宗教的某些内容和形式,成为具有地区或民族特点的现代宗教。原始宗教作为古代人类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社会活动的重要领域,与哲学思想的萌芽、民间文学艺术的起源,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师公舞

    亦名跳神。原系壮族师公做“道场”时的舞蹈,今改进为壮族民间舞蹈艺术。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来宾、柳江、鹿寨、融安、贵县、邕宁、武鸣等地。相传起源于唐代。宋代名闻京师的桂林傩舞,乃其前身。表演者1

  • 高斌

    1682—1755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初隶内务府。字右文。姓高佳氏。雍正元年(1723),由内务府主事迁员外郎,改郎中,管苏州织造。六年(1728),授广东布政使,调浙江、江苏、河南。九年(173

  • 倭仁

    1804—1871清朝大臣。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字艮峰。道光九年(182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1832),授编修。十三年,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十五年,充会试同考官。二十四年(1844

  • 特卜登卡拉森丹辛嘉措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六世”(643页)。

  • 大成

    北周宣帝宇文赟年号。579年,凡1年。

  • 拾贲敕文

    见“封敕文”(1582页)。

  • 僚礼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庆历三年(1043)七月,西夏派遣使臣僚礼旺约特和尔等赴宋朝议事。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智聪

    西夏职官中品封号。西夏语音“丁嵬”。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与能式同一等级。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按答

    即“安答”(902页)。

  • 札雅寺

    清代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寺庙。又译乍音寺。位于衮鲁乌拉山山麓。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世罗卜藏布林拉伊自西藏经北京至喀尔喀时建。在康熙年间仿拉萨布达拉宫形式,为藏式三层楼建筑,寺庙附近山河亦按拉萨山河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