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受降城

受降城

①汉边地接应匈奴降者之所。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东。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匈奴左大都尉欲杀乌师庐单于以附汉,汉遣因杅将军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以接应之。后屡遭匈奴袭击。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韩邪单于朝汉,自请留居光禄塞下,有急,则保受降城。 ②唐代古城。在今内蒙古阴山以南黄河北岸。唐景龙二年(708)为防御突厥而修筑。有东、中、西3座,分处于阴山南面通往北山的交通要道上,既是政治、军事要地,也是内地与北方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中介地。中受降城位于呼延谷口西南80里,处于通往阴山后面各府州的交通要道“参天可汗道”上,在今乌拉特前旗东部靠近包头市的地方。是唐朝五条大干线之一。西受降城位于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境内乌加河附近。东受降城考古界认为即今托克托县东岗上的古城。《元和郡县图志》谓东受降城在胜州东北8里,今胜州城址距托克托县东岗古城约8公里。1973年曾出土有白瓷注子等典型的唐代器物。

猜你喜欢

  • 武川镇

    见“六镇”(382页)。

  • 伊柱

    ?—1768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萨克达氏。自佐领迁索伦总管。乾隆二十四年(1759),从将军兆惠征小和卓霍集占,迫敌弃叶尔羌(今新疆莎车)远逃。继随副将军富德破敌于巴达克山。寻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斩

  • 元雍

    ?—528北魏宗室。字思穆。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颍川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后拜中护军,领镇北大将军。曾娶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为妃。十八年(4

  • 覃儿健

    ?—80东汉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溇中(今湖南慈利、石门一带)人。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武陵溇中蛮在其率领下,攻零阳(今湖南慈利、大庸一带)、作唐(今湖南安乡)、孱陵(今湖北公安)等县。翌年

  • 阿睦尔撒纳之乱

    清乾隆年间准噶尔贵族反清叛乱。乾隆十年(1745),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死,诸子争权,内乱迭起。先是喇嘛达尔札杀弟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继而达瓦齐和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又杀喇嘛达尔札。达瓦齐取得统治权后,与

  • 领催

    参见“拨什库”(1377页)。

  • 二牛三夫耕作法

    农业耕作方法。俗称“二牛抬扛”。始于西汉,南诏时期已传入云南。唐人樊绰曾记述了这一生产方式,“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南诏画卷》中有形

  • 雄衣

    苗族服装。苗语称“乌背”。流行于贵州东南部雷山、凯里等地。无领、中开襟、襟边与袖子等处有精巧刺绣,花纹斑烂。一般仅在盛大节日、婚丧时穿用。名称源于古代男子出嫁时穿的婚服。传说古代苗族男子出嫁身着漂亮的

  • 陆浑

    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南朝宋后废。东魏改为北陆浑县。隋开皇(581—600)初,与伏流县并。大业(605—618)初,以伏流县复名,治所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刘石之乱后,※廪君蛮、※槃瓠

  • 龙飞

    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年号。396—398年,凡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