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济思虎楞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初任佐领。康熙十四年(1675),从征陕西叛镇王辅臣。八月,随振武将军佛尼勒至滴水岸,破敌副将2人。又败敌彭总兵等于宝鸡县栈道之仰天池高山。敌四川总兵石遵礼等7千余出栈道在益门镇口扎营拒战,随孙思克击败其众。十五年(1676),至平凉攻护山墩,随抚远大将军图海败王辅臣之子王继正等军。又败敌将军王绪等4千众于桃川牙地方。以功授云骑尉。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初任佐领。康熙十四年(1675),从征陕西叛镇王辅臣。八月,随振武将军佛尼勒至滴水岸,破敌副将2人。又败敌彭总兵等于宝鸡县栈道之仰天池高山。敌四川总兵石遵礼等7千余出栈道在益门镇口扎营拒战,随孙思克击败其众。十五年(1676),至平凉攻护山墩,随抚远大将军图海败王辅臣之子王继正等军。又败敌将军王绪等4千众于桃川牙地方。以功授云骑尉。
1751—1823清朝宗室、诗词书法家。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封成亲王。嘉庆四年(1799),在军机处行走,亲王领军机自此始。十八年(1813),督捕天理教首
见“合撒儿”(835页)。
1673—172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肃武亲王豪格之孙,多罗温郡王猛峨第三子。康熙二十六年(1687),封三等奉国将军。三十七年(1698),授二等侍卫。四十年(1701),授正蓝旗满洲都统。
见“耶律夷腊葛”(1325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天顺七年(1463),其族众2000余人围攻西固城千户杀川寨,捕杀官军。陕西总兵官梁瑶等奏请调河州卫官军千名剿之。事平,其族人柴竹窝邪等于成化十一年(147
?—约1211蒙古国开国功臣、汪古部首领。又译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阿剌兀思”为名,“剔吉”、“忽里”均为官号,一说“剔吉”为突厥语“特勤”之音变;“忽里”为金官职“忽鲁”之音变,为“统数部之长”。世
又称番土冢。唐宋元时,番客有久居中国老病而死者,同人为其就近安葬,其墓称“番客墓”。广州、泉州、杭州、扬州、海南岛、北京等城市均有,仅泉州一地保存墓碑达100余块。据考证,泉州最早的墓碑为1171年埃
?—168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世孙,※硕垒乌巴什珲台吉第三子。为喀尔喀西路台吉,隶札萨克图汗部。康熙三年(1664),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为同族罗卜藏台吉额璘沁所
见“熟女真”(2525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管辖。“居卫城北塞外昝咂部中”,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原附属于大族巴沙族。天顺七年(1463),巴沙族纠众犯其地沙棠川。后,肃州(今甘肃酒泉)南山僧人到其族定居传教,凡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