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密城

哈密城

古城名。位于新疆哈密。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或称镇远城、汉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周4里。有东、北两门。城东有水东南流。后颓圮。光绪十二年(1886),哈密通判冯森楷、副将尤在田重修。周3里5分,墙高2.5丈,面宽2.4丈。四周浚壕,阔2丈,深1.2丈。设4门,每门各建楼筑月城,东曰向阳,西挹爽,南迎熏、北拱辰。城内无商贾,有居民10余户,哈密直隶通判驻札。新城:在老城西南3里。雍正五年(1727)建。周里许,为清军官兵驻防处所。有东、西、北3门,每门各置城楼一座。北门外添筑围墙一道,长167.3丈,高1.2丈,厚5尺,以供屯粮,东、西关厢连城周4里余。乾隆二十五年(1760),粮城内建造兵房400间,供移住官兵眷属居住。同治七年(1868)重修。城周1里6分,高2丈,宽1.4丈。“城内回汉杂处”。由新城至老城,有街道相接,贸易俱在城外。在老城西南4里许有回城,周4里6分,高2.6丈,宽3丈。设东、北2门,为哈密维吾尔族伯克额贝都拉属裔驻地。居民从事农业。是清代前期抗御准噶尔部的前哨阵地。

猜你喜欢

  • 也先

    1407—1454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额森、厄僧。初被明廷称为“瓦剌都总兵答剌罕太师淮王大头目中书丞相”,后称为瓦剌可汗。出身于绰罗斯家族,※马哈木孙,※脱懽子。其为人足智多谋,善用兵。正统四年(1

  • 人情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 昭应顺济圣后

    金代对黄河神的封号。大定二十七年(1187),世宗纳尚书省谏,以“郑州河阴县圣后庙,前代河水为患,屡祷有应,尝加封号庙额。今因祷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赠。”依唐祭五龙祠故事,特封黄河神曰“昭应顺济圣后”

  • 曹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724人(1975年)。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以阿里山为中心,散居在曾文溪上游及陈有兰溪左岸部分地区;南部在下淡水溪上游,荖浓溪与楠梓溪流域。多在海拔500—2000米之

  • 新玛玛楞

    血缘公社时期额尔古纳河旁游猎鄂温克人“乌力楞”的家族长。鄂温克语音译,意为“公道人”、“正确者”。由“乌力楞”全体成年成员集会选举产生,任期不定(一说为3年)。一般由狩猎经验丰富、勇敢、能干、处事公道

  • 阿喇布珠尔

    ?—1716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驻居于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台吉※纳扎尔玛穆特之子。清康熙年间,率所属赴西藏礼佛,四十三年(1704),返归,时逢阿玉奇汗因向准噶尔部索要被扣留之散扎布属部未果

  • 定结

    地名。又称丁吉、丁吉牙、坦克伊宗。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结宗。1960年与康巴宗、金龙溪合并,改定结县。县政府驻江嘎。为农业区,手工业有地毯编织。乾隆(1736—1795

  • 拜音图

    清初将领。满族,显祖宣皇帝孙,追封笃义贝勒巴雅喇弟三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授三等子爵。随贝勒阿济格迎察哈尔来降之土巴济农。九年底,授镶黄旗都统。清崇德元年(1636),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略

  • 长孙无忌

    ?—659唐朝大臣。鲜卑人。字辅和。出身鲜卑名门北朝宗族十姓之一拓跋氏之后,籍河南洛阳。隋朝名臣长孙晟之子,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聪颖,博读书史。初任渭北道行军典签。屡从李世民(太宗)征讨,有功。武德九

  • 辽广实录

    书名。上、下2卷。明傅国撰。傅国字鼎卿,刻字丹水,山东临朐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户部郎中。督饷辽东时,因辽阳失守,削职还乡。该书记述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丧师,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