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铎

多铎

1614—1649

清初宗室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父卒,年13,领15牛录,参与立皇太极为汗。为正白旗旗主贝勒。天聪二年(1628),从太宗征多罗特部有功,赐号额尔克楚虎尔。三年,从太宗征明,同贝勒莽古尔泰等降汉儿庄,克遵化,进逼北京。与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两万兵战于广渠门,歼明山海关援军于蓟州。五年(1631),直言时政,以法司诸臣实心秉公执法者少,建言令诸臣明习法律,遵守成规。八月,统正白旗从太宗围明大凌河,进击锦州,败明4万援军,截俘塔山明军。六年,从太宗征察哈尔林丹汗。七年献策,力主攻明。八年,从太宗攻明,克保安州,略朔州,进至五台山。九年,征山西。率军入宁远界。崇德元年(1636),晋和硕豫亲王,受命掌礼部事。八月,同睿亲王多尔衮征明锦州,降胡有升等。十二月,从太宗用兵朝鲜,入都城。从征锦州。四年(1639),因事降多罗贝勒。八月,奉命掌兵部事。十月,同肃亲王豪格征宁远,败明军于城北。五年,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分统左右两翼兵屯田义州,围困锦州。六年,锦州蒙古降,伏兵锦、松,败明援军及总兵吴三桂等。以功晋多罗豫郡王。八年八月,皇太极病逝,与两黄旗部分大臣,谋立多尔衮为帝,亦欲自立。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入关,破李自成义军,复晋和硕豫亲王。寻拜定国大将军,统兵南征,败李自成义军于潼关。二年,攻南京,克扬州,杀史可法于芜湖,俘福王朱由崧,晋和硕德豫亲王。三年,拜扬威大将军,平定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腾机特。四年,晋辅政叔德豫亲王。六年,卒。康熙十年(1671),追谥为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配享太庙。

猜你喜欢

  • 桃温军民万户府

    元地方政区名。桃温,清代文献作“屯”。因境内有桃温河(今汤旺河)而得名。为元初在水达达女真地所设5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乡(汤旺河口右岸)双河古城(即固

  • 术伯

    见“出伯”(567页)。

  • 西羌

    ①秦汉时对甘、青等地诸羌部落的统称。因居于中原王朝西部而得名。《后汉书》列《西羌传》记述其历史渊源和现状,更扩大了这一名称的影响。其本为“姜姓之别”。至※无弋爰剑亡入河、湟间,教之田畜,生产迅速发展,

  • 巴桑

    ?—176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姓伊克明安。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献籍三百余户降。诏赐冠服佩饰。受命入觐,封辅国公,赏白金1500两。寻阿睦尔撒纳叛,拒从,与诸辉特台吉被置于塔密尔。

  • 博灵阿

    ?—1773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图伯特氏。御前大臣旺扎尔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授三军侍卫。三十六年(1771),擢御前头等侍卫,署镶黄旗蒙古副都统,授正蓝旗蒙古副都统。三十七年二月,随军征

  • 苗语

    我国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等国邻近中国的地区。国内外使用人口近600万。主要特点有:声母多而复杂,韵

  • 札萨克旗

    清代所设游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种。清廷对蒙古的统治体制是: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实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萨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内属蒙古实行总管旗制度;此外由于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政策而产生喇嘛旗

  • 山戎

    古族名。又称无终,误称北戎。燕庄公二十七年(前664),出兵侵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出兵救燕,北伐山戎,至于孤竹(河北卢龙南)而还,得其冬葱、戎菽移植齐国。后西迁至晋北(今太原市东),称无终戎。晋悼公

  • 札木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色珠伦卫。永乐四年(1406)八月,与兀兰等四卫同时设立。约在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城)附近。

  • 纂要

    又译《要集》。用汉语注释西夏词的西夏文分类词书。编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0×12.5厘米。残存5面,面5行。为“器具五品”、“乐器六品”、“花名七品”。每行西夏词以大字书写,下有四个西夏文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