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阳蛮

大阳蛮

南北朝大阳山诸民族的总称。以山名为族名。分布在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南支地区。北魏延兴(471—476)中,所拥首领桓诞(桓玄子,蛮化之汉族)率沔水以北,滍叶以南8万余落内属。拜为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襄阳王。太和四年(480),随军南征,封南征西道大都督。十七年(493),加征南将军、中道大都督,征竟陵。景明(500—503)初,首领田育丘等2.8万户内附,诏置4郡18县以居之。永平(508—512)初,太守桓叔兴(桓诞子)招慰其族107万户归附,置郡16、县50。延昌元年(512),拜南荆州刺史。屡破南梁军之侵扰。正光(520—525)中,拥所部南附于梁。其后裔有与汉族融合,有与今土家族、苗瑶族系关系密切。

猜你喜欢

  • 莱州

    隋唐时政区名。治所故址在今山东省掖县。隋开皇五年(585)以光州改称,大业(605—618)初改为东莱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莱州,天宝(742—756)初又改为东莱郡,乾元(758—760)初又

  • 白人

    古代汉族对白族先民的称谓。亦作“僰人”。“白”与“僰”音近,是译音别字。明清以后统称“民家”。1956年,改称白族。详见“白族”(596页)。

  • 曲藏·南嘉班觉尔

    1578—1651明末清初青海曲藏寺(广济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多隆噶来之康撒尔地方。于居钦·南嘉贝桑处出家,在热哇堆扎仓拜达隆扎巴洛哲嘉措为师,学习《集类学》和《因明学》。在哲蚌寺郭芒扎仓拜玉康·格

  • 重九节

    见“必里迟离”(633页)。

  • 哈密城

    古城名。位于新疆哈密。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或称镇远城、汉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周4里。有东、北两门。城东有水东南流。后颓圮。光绪十二年(1886),哈密通判冯森楷、副将尤在田重修。周3里5

  • 和立纲

    即“蒙古纲”(2326页)。

  • 鲁阳蛮

    南北朝时鲁阳地区诸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分布在荆州东北部,今河南鲁山一带。北魏景明三年(502),在鲁北鷰等人率领下聚众攻颍川(今河南许昌北)。魏宣武帝诏左卫将军李崇讨平之,徙万余家于河北诸州及六

  • 又作“勒贯”,见“司廊”(654页)。

  • 买沟

    古沃沮族境内名城。有人认为,其后漏“溇”字,“沟溇”,高句骊语,意为“城”;“买沟溇”,即“买城”,地在今朝鲜咸镜北道之会宁。三国魏正始六年(245),毋丘俭征高句骊,其王奔此避难。一说此为《沃沮传》

  • 毛杉树歌节

    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三月初三以后的蛇日举行,连续3天。地点在贵州安龙县德卧镇。参加者以安龙、贞丰、册亨、望谟、兴义等地布依族为主。相传布依族英雄彭臣、马武因向清顺治帝贡献名马,被封为大将,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