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夷俗记

夷俗记

书名。亦名《北虏风俗》。明朝兵部尚书萧大亨著。成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书前有作者自序,正文由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盗、听讼、葬埋、崇佛、待宾、尊师、耕猎、食用、帽衣、敬上、禁忌、牧养、习尚、教战、战阵和贡市等20章组成。内容记述明代蒙古族(主要是东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经济生活、法律制度、军事组织、兵力兵器、习尚禁忌和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作者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任山西榆次县令,后历任宁夏粮储郎中、宁夏巡抚、宣大总督等边关要职。数十年中留心边务,注意蒙古内情,根据其见闻,撰成是书。自云著书之宗旨是告诫人们,蒙古虽强,但只要熟悉“虏情”、“弃我所短,习虏所长”,改善边防,加强战备,亦可战而胜之。故在书中带有对蒙古族的敌意和歧视观点。排除其错误观点,此书为研究明代蒙古族军政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较完整而十分珍贵的资料,可与※《俺答汗法典》、※《蒙古源流》等蒙文文献相参证。该书有旧抄本,题名《北虏风俗》,并附《北虏世系》。明万历刻本《宝颜堂秘笈》中作《夷俗记》,无序言及世系。清代刻本均作《夷俗记》。还收入《明宁攘全编》、《广百川学海丛书》、《续说郛》等丛书中。美国学者塞瑞斯将该书译成英文,并作了详细注释,刊载于《华裔学志》1945年第10卷。

猜你喜欢

  • 永㥣

    清宗室。字嵩山。满族。爱新觉罗氏。康修亲王崇安之子。袭镇国将军。爱好诗文,善书法。诗宗盛唐,书法赵文敏。晚年独居一室,不与人接,诗多散佚。

  • 侬智高

    1025—1055?北宋壮族反宋首领。广南西路广源州侬峒人。壮族。其母※阿侬原为傥犹州知州侬全福之妻,后全福被交趾执杀,遂嫁商人,生子智高。13岁时杀其父曰:“天下岂有二父耶?”因冒侬姓,与其母奔雷火

  • 海龙府

    地区名。在今吉林省东南部。辖域东西169里,南北75里。东界濛江州(今靖宇县境),西邻奉夭府开原县,南接兴京府通化县,北连伊通州。汉属玄菟郡。后汉、晋为高句丽地。唐及五代为渤海大氏所据。辽为回跋女真地

  • 右江镇安军民安抚司

    南宋置羁縻土司名。世袭土官为壮族岑氏。治所在今德保县,属右江道。元为镇安路溪峒安抚司,明清为镇安府,改设流官知府。为壮族地区设土司之始。

  • 和珅

    1750—1799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20,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始进仕途。因聪敏,颇有才干和善奉承,获乾隆帝赏识。由三等侍卫屡擢至总管内务府

  • 进藏熬茶

    西藏境外信奉喇嘛教各民族进藏布施的一种宗教活动。滥觞于16世纪末,随格鲁派在蒙古地区传播而渐盛。早期常与西藏教派斗争、政治情况始有转变。以蒙古族布施活动为最频繁,规模最大。卫拉特蒙古尤为活跃,常至数百

  • 拜洗

    契丹语音译。“受赐”之意。参见“设罢”(923页)。

  • 伊噜格勒圭呼

    见“夜落隔归化”(1497页)。

  • 宁道务

    唐代少数民族地方官员。岭南道钦州人。族属乌武僚(壮族先民)。出身钦州豪门大酋。唐宁越郡都督※宁长真之孙。唐天授至天宝年间,先后被朝廷委任龙州、爱州、郁林州牧,后擢新州、封州刺史。卒于任上,归葬故里。

  • 大昭顺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子。开平元年(907)五月,奉命朝后梁,贡海东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