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崔伟

崔伟

1833—1893

清末回民起义首领。字旭峰,又名崖三。陕西凤翔府崔家洼人。青年时性纯笃、刚方,处事公道,闻于乡里。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任武等起义,组织回民马队以响应,被推为关中西部(凤翔府)回民义军首领。不久与白彦虎等建“二十八营”,以大荔、渭南等地为据点。二年遭清军多隆阿镇压义军据点被占,逃离关中,在庆阳府宁州属董志塬,坚持战斗。五年(1866),西捻军张宗禹率义军由秦入陕,董志塬义军重返关中,六年,率部与甘肃狄道、河州回民、米贡张非所率东乡、撒拉,合力攻占凤翔府。后为左宗棠军截阻,十八大营缩编为四大营,主力退往同心,金积堡一线,又率部入甘肃,转战于甘、宁、青之间。八年(1869),在板桥重创清军刘松山部。十年(1871)九月,金积堡失防,与白彦虎等退守西宁。西宁战役失败后,受左宗棠“招抚”,被编为“旌善马队”,进军新疆,参与镇压白彦虎及新疆义军;又追击阿古柏反动军队至阿克苏。事平,授记名提督补用总镇,加封二级奋勇巴图鲁、阿克丹巴图鲁称号,驻防张家口。光绪七年(1881),御任后在甘肃兰州任职8年之久,卒于任,赠建威将军。

猜你喜欢

  • 蒙古火盆

    蒙古族传统取暖、炊事炉具。蒙古族历史上以游牧、狩猎为业,又处于内陆高寒地区,火与他们的饮食、住、行密切相关。雷火及森林、草原大火也给他们造成可怕的灾难,因此他们崇拜火,相信有火神,每年定期进行祭火。为

  • 喀什噶尔

    ①西域地名。《汉书》、《后汉书》、《魏略》、《三国志》、尼雅出土晋代木简、《魏书》、《隋书》、《新、旧唐书》、《新五代史》、《宋史》等都称其地为疏勒。《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作沙勒。《

  • 赭支

    即“者舌”(1348页)。

  • 沈水

    即“小辽水”(150页)。

  • 东科尔

    ①藏语音译,亦称赛郎巴,意为“僚属”、亦即“仲科尔”,“在政府任官之世家之弟”。额定175名,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俗官。凡大贵族子弟在仔康附设学校受训后,即任官,称东科尔。在原西藏地方政府中形成一俗官系统

  • 安丰县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丰州辖县(一说为依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吉林省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南惠山镇附近。辽灭渤海后废。

  • 张家口外群牧处

    清官署名。为内务府属下机构。顺治(1644—1661)初年设立。设管理三旗牛羊群事务总管1人,由察哈尔都统兼任。下设张家口外牛羊群和达里岗爱羊群兼马驼群小总管各1人、副总管2人、协领、委署协领、翼长、

  • 布僚

    部分壮、布依族自称。亦译“布饶”,意为“我们”。参见“土僚”(64页)。

  • 只骨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木葫芦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男女幼儿和少年,自冬佩带青、红、黄木制葫芦三枚。木葫芦“如豆状,用彩丝为绶”。于夏历正月十四日夜半,